将0.2mol/L HCN溶液和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 A.c(HCN) >c(CN—) | B.c(Na+)>c(CN—) |
| C.c(HCN)-c(CN—)=c(OH—) | D.c(HCN)+c(CN—)=0.1mol/L |
对于反应A(s)+2B(g)
3C(g) ΔH>0,C%跟外界条件X、Y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X表示温度,Y表示压强,且Y1>Y2>Y3 |
| B.Y表示压强,X表示温度,且Y3>Y2>Y1 |
| C.X表示压强,Y表示温度,且Y1>Y2>Y3 |
| D.Y表示温度,X表示压强,且Y3>Y2>Y1 |
对于可逆反应:mA(g)+nB(g)
xC(g) ΔH=?,在不同温度及压强(p1、p2)条件下,反应物A的转化率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ΔH>0,m+n>x | B.ΔH>0,m+n<x |
| C.ΔH<0,m+n<x | D.ΔH<0,m+n>x |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H2(g)
CO(g)+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 CO2 |
H2[来源:] |
CO |
H2O |
|
| 甲 |
amol |
amol |
0mol |
0mol[来 |
| 乙 |
2amol |
amol |
0mol |
0mol |
| 丙 |
0mol |
0mol |
amol |
amol |
| 丁 |
amol |
0mol |
amol |
amol |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 )
A.乙=丁>丙=甲 B.丁>丙>乙>甲 C.丁>乙>丙=甲 D.乙=丁<甲=丙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s)+3B2(g)
2AB3(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内每减少1mol A2,同时生成2mol AB3 |
| B.容器内每减少1mol A2,同时消耗3mol B2 |
| C.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 |
| D.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不再改变 |
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
.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
|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
|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
|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