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诗词鉴赏,完成后面题目。
卜算子  蒋冕(明)
斜日坠荒山,云黑天垂暮。时见空中一雁来,冷入残芦去。
惊起却低飞,有意同谁语?啄尽枝头数点霜,还向空中举。
注:蒋冕,明代诗人,为人刚正,遭到忌恨和排挤。
、本词没有题目,请你拟一标题“□□”。
、下列关于本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斜日坠荒山”中的“坠”是“落”的意思,但比“落”更体现出斜日落下的速度之快。
B“冷入残芦去”中的“冷”既是天气冷,又是雁的心理“冷”。
C “有意同谁语”运用反问的手法,突出雁的孤独。
D “啄尽枝头数点霜”中的“霜”,重在表现孤雁饥饿难忍的程度。
、苏轼也写过一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
请分析,这两首词的最后一句,在主旨和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西江月
[宋]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 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作者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这首词写于元丰三年(1080)。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相见欢
【清】纳兰性德①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红蜡泪,青鲮被,水沉②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选自《饮水词》)
【注】①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康熙帝器重的藏身近臣,但他无心功名利禄,却对早亡的妻子难于忘怀。此篇作于出使途中。②水沉:即水沉香,沉香所制成的香。这里指香气。
“微云”这一意象有什么妙用?请简要赏析。(3分)
词中,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感情。请简要赏析。(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龙潭夜坐
明•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本诗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三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青玉案
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注】①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日。②停针线:古代习俗,春社日妇女停止做针线活。
下阕首句“春衫著破谁针线”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样感情?请简要分析。
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试加以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赏析。                                                         
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