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1)醋酸是常见的弱酸。
①醋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下列方法中,可以使醋酸稀溶液中CH3COOH电离程度增大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滴加少量浓盐酸 b.微热溶液
c.加水稀释 d.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
(2)用0.1 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 mL、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得到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而变化的两条滴定曲线。
①滴定醋酸的曲线是_____(填“I”或“Ⅱ”)。
②滴定开始前,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最大的是_____。
③V1和V2的关系:V1_____V2(填“>”、“=”或“<”)。
④M点对应的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3)为了研究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转化,某同学查阅资料并设计如下实验。
资料:AgSCN是白色沉淀,相同温度下,溶解度:AgSCN > AgI。
| 操作步骤 |
现象 |
| 步骤1:向2 mL 0.005 mol·L-1 AgNO3溶液中加入2 mL 0.005 mol·L-1 KSCN溶液,静置。 |
出现白色沉淀。 |
| 步骤2:取1 mL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1滴2mol·L-1 Fe(NO3)3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 步骤3:向步骤2的溶液中,继续加入5滴3 mol·L-1 AgNO3溶液。 |
现象a,溶液红色变浅。 |
| 步骤4:向步骤1余下的浊液中加入5滴3 mol·L-1 KI溶液。 |
出现黄色沉淀。 |
①写出步骤2中溶液变红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3中现象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步骤4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有机物,可能是同一物质、同系物或同分异构体等,请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
(1)2-甲基丁烷和丁烷 ________________;(2)正戊烷和2,2-二甲基丙烷___________________;
(3)间二甲苯和乙苯_________________; (4)1-已烯和环已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熔盐电解法获得的粗铝含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这些杂质可采用吹气精炼法除去,
产生的尾气经处理后可用于钢材镀铝。工艺流程如下:
![]() ![]() |
![]() |
(注:NaCl熔点为801 ℃;AlCl3在181 ℃升华)
(1) 精炼前,需清除坩埚表面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Cl2连续通入坩埚中的粗铝熔体,杂质随气泡上浮除去。气泡的主要成分除Cl2外还含有_________;固态杂质粘附于气泡上,在熔体表面形成浮渣,浮渣中肯定存在__________。
(3) 在用废碱液处理气体A的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镀铝电解池中,金属铝为________极。熔融盐电镀液中铝元素和氯元素主要以AlCl
和Al2Cl
形式存在,铝电极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钢材镀铝后,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铝膜能防止钢材腐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现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分别是K+、Ag+、Ca2+、Ba2+、Fe2+、Al3+,阴离子分别是Cl-、OH-、CH3COO-、NO3-、SO42-、CO32-,将它们分别配成0.1 mol/L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 测得溶液A、C、E呈碱性,且碱性为A>E>C;
② 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
③ 向D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④ 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②中反应现象所涉及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E溶液中溶质的名称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
I.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O2、H2CrO4、Cr(OH)3、H2O、H2O2。
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
(1) 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
(2) 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如反应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_____。
II.高锰酸钾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MnO
+5e-+8H+===Mn2++4H2O ①
MnO
+3e-+2H2O===MnO2↓+4OH- ②
MnO
+e-===MnO
(溶液绿色) ③
(1) 从上述三个半反应中可以看出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的产物受溶液的________影响。
(2) 将SO2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过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将PbO2投入到酸性MnSO4溶液中搅拌,溶液变为紫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氧化性:PbO2>KMnO4
b. 还原性:PbO2>KMnO4
c. 该反应可以用盐酸酸化
(4) 将高锰酸钾逐滴加入到硫化钾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其中K2SO4和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横线上填系数,括号内填物质):
① ________KMnO4+________K2S+______( )===________K2MnO4+________K2SO4+________S↓+______( )。
② 若生成6.4g单质硫,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某待测溶液(阳离子为Na+)中可能含有SO42-、SO32-、NO3-、Cl-、Br-、CO32-、HCO3-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每次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回答以下问题:
(1)待测液中是否含有SO42-、SO32-: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淀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生成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实验,待测液中肯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肯定存在的离子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