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将同时死去的10条小金鱼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的5条小金鱼灭菌后放在无菌的塑料袋内保存起来,乙组的5条小金鱼被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部,数十天后,发现乙组的5条小金鱼全腐烂了。请根据实验答问:
(1)本实验可证明腐生生物细菌能将 的遗体 。
(2)该实验中的实验组是 组,对照组是 组。
(3)该实验中甲、乙两组为什么要选用同时死去的5条小金鱼? 因为实验时要控制除了 、 条件以外的其他因素影响。
右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的甲、乙、丙代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成分,请根据图回答:
⑴甲在该生态系统中代表的成分是,乙在该生态系统中代表的成分是,丙在该生态系统中代表的成分是。
⑵①代表的生理作用是,②③代表的生理作用是。④代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
⑷2001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专家警告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会造成__________效应,这种效应将使全球每年因气候变暖而造成的损失将达到3000多亿元。为了防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上升,可采取、等措施。
通过下列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认识脑的功能,并以此指导我们的生活。研究成果一:切除小白鼠的大脑,小白鼠失去知觉,但心跳和呼吸仍在进行,胃肠依然能够消化。
研究成果二:切除了小白鼠的小脑,小白鼠的动作变得很不协调,步子迈得大而不稳,腿抬的高而笨拙,吃食物时,嘴不容易准确地碰到食物。研究成果三: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请回答:
(1)“植物人”没有意识、感觉和运动,可以判断是脑的 损伤了。
(2)“舞蹈症”患者的动作不准确、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断是脑的发生了病变。
(3)在体育课上,老师嘱咐同学们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后脑,利用上述研究成果,请你作出解释。
(4)为了有效地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在骑摩托、滑冰时要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麻疹和甲型H1N1流感都是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每年我国政府都为刚出生的婴幼儿免费接种麻疹疫苗。去年,肆虐于墨西哥、美国等地的甲型H1N1流感(由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也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现,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民防范。
(1)麻疹和甲型H1N1流感能在人群中传播,它有具有和等特点。
(2)注射过麻疹疫苗的人,对甲型H1N1流感不具有免疫力,这是人体免疫的特征,它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
(3)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健康人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
(4)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制定一条在教室内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
。
为了研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分析后回答问题:
| 试管编号 |
加入物质 |
温度 |
PH值 |
滴加碘液后颜色变化 |
| 1 |
2ml淀粉糊,2ml蒸馏水 |
37℃ |
7 |
变蓝色 |
| 2 |
2ml淀粉糊,2ml唾液 |
37℃ |
7 |
不变色 |
| 3 |
2ml淀粉糊,2ml唾液 |
45℃ |
7 |
变蓝色 |
| 4 |
2ml淀粉糊,2ml唾液 |
37℃ |
1.8 |
变蓝色 |
(1)试管1和2比较,说明。
(2)试管2和3比较,说明。
(3)试管_____和_____比较,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要受pH值的影响。
(4)试管2滴加碘液后不变色的原因是。
某初中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菜豆种子做了以下实验,以探究菜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一)实验过程:
(1)取3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为A、B、C;在每个杯底铺适量的餐巾纸,并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水。
(2)取30粒菜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在A、B、C杯底的餐巾纸上。
(3)将3个杯子的杯口密封好。其中C杯内用注射器抽尽气体后再密封;B杯密封后,用不透光的黑布全部罩住;A杯不做处理。如下图所示。
(4)将3个装置同时置于温暖的、有光照的环境中一段时间。
(二)实验结果:
A、B杯内的菜豆种子多数萌发,C杯内的菜豆种子没有萌发。
(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A和B这组对照实验,同学们最初所提出的问题是:""。
(2)对A和C这组对照实验,同学们最初所作出的假设是:""。
(3)对A和B这组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对A和C这组对照实验,其实验组是。
(4)根据A和C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