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问题。
丑兵
莫言
1976年冬天,排里分来了几个山东籍新战士,丑兵王三社就是其中之一。与其他人站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长得丑,就老老实实的,少出点风头吧,他偏不,他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姓郭的“郭”字读成“狗”字,于是我在他嘴里就成了“狗”排长。
不久,春节到了。省里的慰问团来部队慰问演出。政治处让我们排派十个公差去当临时服务员。我立即挑选了九个战士,命令他们换上新军装,就在我指指划划地做“战前动员”时,丑兵回来了。一进门就嚷:“‘狗’排长,要出公差吗?”他这一嚷破坏了我的兴致,我便气忿忿地说:“什么狗排长,猫排长,你咋呼什么!”他的嗓门立时压低了八度,“排长,要出公差吗?我也算一个。”我随口揶揄他说:“你去干什么?去让慰问团看你那副漂亮脸蛋儿?”这些话引得在一旁的战士们哈哈大笑。和丑兵一起入伍的小豆子也接着我的话茬说:“老卡(他们称丑兵为卡西莫多)你呀,还是敲钟去吧!”
战士们又是一阵大笑。丑兵像是挨了两巴掌,本来就黑的脸变成了青紫色,他脑袋耷拉着,慢慢地退出门去。
后来,丑兵向连里打了一个报告,到生产组喂猪去了。
三年过去了,我已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工作。
1979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到白热化程度,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动员大会之后,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有的人还咬破指头写了血书。全连唯有丑兵没写请战书。说实话,我很恼火。
晚上,支委会正式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会开到半截,丑兵闯了进来。
指导员疑惑地笑着问:“王三社同志,你?”
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想上前线。我虽然长得不好看,但是,我也是个人,中国青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
开完欢送会,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披衣下床,向丑兵住的房子走去——他单独睡在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半个月亮明灿灿地照着营区,像洒下一层碎银。小屋里还亮着灯,我推开门走进去,丑兵正在用玉米糊糊喂一头小猪崽,见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铺了干草的筐子里:“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
我说:“小王,咱们就要分手了,你有什么话就说出来吧,千万别憋在肚子里。”
他沉吟了半晌:“副连长,我这次是抱着拼将一死的决心的,不打出个样子来,我不活着回来。
“我不敢指望人们喜欢我,也不敢指望人们不讨厌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厌丑之心人亦皆有之。谁也不能扭转这个规律,就像我的丑也不能改变一样。但是,美,仅仅是指一张好看的面孔吗?小豆子他们叫我卡西莫多,开始我认为是受了侮辱,渐渐地我就引以为荣了……
“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
他从被子下拿出厚厚一叠手稿,把手稿递给我,我心翼翼地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仿佛有一支悠扬的歌子唱起来,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粱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来……
“副连长,我就要上前线了。这部稿子就拜托您给处理吧……”
我紧紧地拉着他的手:“好兄弟,谢谢你,谢谢你给我上了一场人生课……”
几个月后,和丑兵一块上去的战友纷纷来了信,但丑兵和小豆子却杳无音讯。
丑兵的小说投到一家出版社,编辑部很重视,来信邀作者前去谈谈,可是丑兵却如石沉大海一般,这实在让人心焦。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写道:……我和三社并肩搜索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就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感觉到被人背着慢慢向前爬行。我大声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终于停住了。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
丑兵死了,竞应了他临行前的誓言。我的泪水打湿了信纸,心也一阵阵痉挛。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
(1)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半个月亮明灿灿地照着营区,像洒下一层碎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手法刻画丑兵,找出几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初被人叫“老卡”,丑兵很受打击,后来他却自称“老卡”,对此,你如何解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好兄弟,谢谢你,谢谢你给我上了一场人生课……”请探究“人生课”在全文中的深刻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百年苦难走向百年辉煌

金一南

A上课前,大家呼喊的口号中最后一句是"敢于胜利",不但追求胜利,还要"敢于胜利",这是中华民族每一份子心中,都需要腾起的一团火焰

我常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中华民族从哪里来?有一个最好的回答--毛泽东主席起草的,周恩来总理书写的,刻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三句话:

第一句话: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二句话:二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三句话;由此上翻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我们从1840年那苦难深重的旧中国走过来,东洋东洋打不过,西洋西洋打不过,当时的中国"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就在国家面临危亡、民族深陷苦难,却无人挺身而出、无人横刀立马之时,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经常讲,中国共产党"应"的这个"运"不是什么好运,那是国家最黑暗、民族最无望的时候。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名望、三没有影响、四没有地位,就只有一腔热血,他们就凭一腔热血浴血奋斗,民族救亡。

B中国革命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惨败走向胜利: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两万两千五百人,两个月后就剩一千;1927年,秋收起义,五千人,二十天后只剩不到一千。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人怀疑,红旗到底可以打多久?毛泽东的回答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美国人托夫勒把人类的力量归结为三种:一是暴力,谁拳头大谁称王;二是金钱,金钱买通一切;三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但是,托夫勒忘记了第四种力量--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表现出来的极大的、改天换地的、摧枯拉朽的力量!

C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写到: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地,艰苦地奋斗!把个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

这就是我们先辈的信仰。这支队伍之所以能够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跨过鸭绿江,这支中国共产党锻造的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队伍,凭着的就是信仰的力量!

最初是一小部分人,几支火炬;凭着信仰,燃烧成熊熊大火,最终点燃整个中华民族内心的火炬,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天,在座官兵就是这支队伍的接续,你们就要像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以,你们喊的"敢于胜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这么一句话"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真正的领袖、真正的领导者,就是这样的少数人。中国共产党因相信而看见!他们坚信,所以他们最终看见了!

1949年建国的时候,我们一穷二白,一颗钉子叫"洋钉",一袋水泥叫"洋灰",一盒火柴叫"洋火",全是从外国来的。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进程。

D今天,我们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国。原先,世界制造业里我们只占2%、3%;2009年,我们上升到18%;2016年,我们就已经占世界制造业比重26.7%,世界第一!按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大类,191个中类、552个小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你看我们的追赶速度。

你说,这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拼搏奋斗出来的!

前不久,我到江南造船集团,我们第三艘航母的总建造师是1980年出生的。我非常感慨:八零后开始担当国家建设的大梁,更厉害的是,我们还有九零后,以后,我们还有零零后、一零后,还有一代又一代建设者成长起来,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回想一下,我们百年救亡、百年复兴: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来年,无数的、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中国"三个字浴血奋斗;1949年新中国建立,新的命题开始-复兴!

1949年到2049年,这一百年,我们要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一次新的长征。"复兴"不是一句口号,而要凭实力,我们每一个人正在参与。

过去,长征就是信仰;今天,拼搏同样是信仰。追求胜利!敢于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

【注释】①选自《一堂好课》的说讲稿,有改动,《一堂好课》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节目,邀请思政、文学、科学、体育等领域的"学科领路人"分享所思所得,旨在"点亮思想之光,嘉奖向学之心"。②金一南:国防大学教授。《当代贵州》杂志的顾问。

(1)若给选文另拟一个标题,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B.

苦难深重的旧中国

C.

伟大的第四种力量

D.

努力实现民族复兴

(2)演讲中,称呼与情感表达密切相关。如,文中加点的"他们"指代中国共产党人,演讲者深情追述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向革命先辈表达由衷的崇敬和赞美。请简析文中另外两处加点的称呼所指代的对象以及相关句子表达的情感。

(3)演讲要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内容。文中ABCD四个段落,哪一段最可能是演讲者现场添加的?

(4)好的演讲结语能有效调动听众的情绪。请从内容呼应和句子语气两方面简析选文末段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向稻子致敬

孙培用

刚过完春节没多久,人们就开始盼着了:在家里侧着耳朵听着窗外打雷了没有、下雨了没有,出门对着天空摸一摸风暖和起来了没有,问一问邻居村边树上的那窝鸟儿回来了没有……要不就每天背着铁锹去地里转悠,在每块地里挖上两锹,仔细瞅瞅,然后再拍拍平。这是看地气上来了没有,看冻的土化透了没有。

总算盼到了合适的时节,赶紧育苗,赶紧打田。漫种、上水,做床,翻土、筛土、筛类,施肥、浇水、通风……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没有一个细节可以省略。

嫩苗一天一天长高。

不久,就该插秧了,插秧,那真是大场面!

一大早,人们就忙活起来,煮饭,做菜。一人吃上几碗米饭。下地干活才有力气。

沉静的稻田早就贮好水等着这一天,在悠悠的白云下面,人们开始对土地进行哲学家一般的深入研究。他们踩在水田里,一手握着一大把秧苗,另一只手分出一束,迅速而稳当地插进水下的泥土里去。播完一排,倒退着插下一排。就这样,一匹匹新织的绿绸,在土地上缓缓铺展。

插秧的人们弯着腰,躬着背,面向土地表达最虔诚的敬意,远远望去,像是在完成某种庄严的仪式。

六七月,气温极高。人们戴着草帽、顶着烈日在田里薅 草。

薅草是良心活儿,杂草总是比稻子长得快,跟稻子争水、争肥、争空间。因而,薅草弄得不好的话,这一年的收成不用指望了,"你糊弄稻一剧,它糊弄你一季"

于是,人们迎着蒸腾湿热的暑气,弯着腰,躬着背,跋涉在泥水中,既要把草拔掉,还要顺便给稻苗们扒扒根,让稻们长得更好。稗草和稻子长得非常相似,很难区别开,不过,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们,不会让稗草和其他杂草有任何机会,这些家伙会被连根拔起,甩到田埂上,切锄碎,沤肥。

有一天,人们意料之中发现,稻穗腼腆地探出头来。不久,稻穗上挂满了细密的稻花。在人们眼中,稻花是世界上最香、最美丽的花儿。人们站在田埂上,面对田野,深深地呼吸着空气中的芬芳,在心里描画着一个金色的童话世界。可是,人们怕水肥不济,怕阳光不足,怕遗受病害,怕辜负了稻花的香气,他们天天忙活个不停,像看护孩子一般,看护着稻们。

在期待中,每一棵稻穗上那一座座小小的粮仓慢慢充盈着白色的浆液,就像母亲的乳汁。在阳光的注视下,白色的浆液逐渐浓稠而最终坚实。

等到九月,一片金黄把乡村照亮。阳光下,一片片田野里,成熟的稻们低着头微笑着,一根一根秩序井然地挨着,欣喜地等待着履行那个神圣的承诺。

人们也在等待这个时刻,从他们在春天播撤下一粒粒种子开始,从他们播下一棵棵秧苗开始,从他们拔掉一根根杂草开始,从他们陶醉在稻花香里开始,从他们每一天辛勤的劳作开始。

晚上,在月光下,人们把镰刀磨得亮亮的,像明亮的弯月。

在那一个早晨,人们饱饱吃上几碗米饭,今天要把攒了许久的力气使出来。

咔嚓!咔嚓!咔嚓!镰刀收割时发出的声音,那么清脆、那么嘹亮、那么动听。挥动着镰刀的人们弯着腰,躬着背,对土地表达最虔诚的敬意。倒下去的庄稼,以另一种姿态再次亲近土地,谦恭地感受土地的恩泽。

稻垛高高地堆起,人们虔诚而神圣地守护着,像守护着祖先的魂灵,也像守护着儿女的幸福。

在打稻机欢快的鸣唱中,一粒粒稻谷离开箱草。

收割后的田野上,孩子们开心地疯跑,沉默的土地像母亲总爱地听着孩子们的欢笑。

这是大地的盛宴。

当最后一辆满载庄稼的车消失在田野的尽头,回野突然变得轻松,知足地睡熟了。

然后,稻谷们躺在场坝上,趁着阳光,赶快晒干,储进粮仓。

然后,磨米机也欢快地鸣唱,稻谷们脱去外壳,变得白白净净,叫做"米"。

然后,米,被温暖的手做成香喷喷的米饭。

米饭的香味,弥漫在每张餐桌,弥漫在每个院落,弥漫在田野和天空,弥漫在每个乡村和每座城市,______,给人们带来安宁和满足

这,就是一株稻,用汗珠一样饱满的颗粒,给予世界最神圣的供养。

手捧着滋养了身体、滋养了灵魂的香喷喷的米饭,我们向脚下的土地致敬,向躬身于土地的人们致敬,向大地上的每一株稻子,致敬!

【注释】①选自《法制日报》,有改动,②薅hāo:用手拔。

(1)文章的内容有详有略。下列选项中,写得最详细的一项内容是   

A.

盼望时节

B.

煮饭做菜

C.

磨亮镰刀

D.

晒谷磨米

(2)文中相关段落从人的视角描绘了划线处"大地的盛宴",请从大地的视角描绘在这场"盛宴"上的所听、所见,以下面的句子开头,以一句总写的话结束。

我听着孩子们的欢笑,听着……

(3)从全文内容来看,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给人们带来了这一刻的幸福

B.

让人们在这一天享受美好的生活

C.

告诉全世界这个美好的消息

D.

抵达春节里人们香甜幸福的梦境

(4)为了体现写作内容、突出表达意旨,下图中,你选哪一幅作为本文插图?请阐述理由。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草有本

彭根成

①春天里,我最喜爱的就是小草。出去散步的时候,在路边看到一丛丛青草,我都禁不住俯下身观察它的模样,嗅它散发的清香,赞叹它的生机与旺盛。就是这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草,也有人们难知难懂的本心。

②草亦有恨。"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没有地位、没有庇护的草,被风霜肆意地欺凌,怎能不恨?但它把自己的恨深深地埋没在土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故野草常被人们认为是软弱的,可以肆意践踏。它似乎知道,与大自然对抗是徒劳的,忍辱负重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春天来了,它以豁达大度的情怀,把积蓄的力量,化作翠绿的衣裳装扮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绿草为春天增添了光彩,使春天更加绚丽夺目,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③草是清高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野草,不羡慕花的美丽,不嫉妒花的芳香;不仰慕树的高大。却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人荣,不求人知的个性特征,在旷野里自由的生长着,蔓延着,"一丛香草足碍人",在耀眼的春光之中,那一丛丛带着晶莹露珠吐着清淡嫩芽的野草,叫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春,催生了野草,野草点缀着春天,"草不谢荣于春风",感恩与回报尽在枯荣之间,野草如此清高的品性,只能是造物主对大自然的馈赠。

④草懂得珍惜生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背后除了野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之外,还有对生命的珍惜,有了珍惜,才会顽强。哪怕被烈火烧为灰烬,也会把根留住,所以恨野草的人,必斩草除根。然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世间的错综繁杂,争奇斗艳,最终难逃"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的结局。"花易凋零草易生""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当人们怜惜红白满地的时候,可别忘了"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徊一寸心,不敢怨春风。"大自然对生命是公平的,就看你珍惜不珍惜。

⑤草是洒脱的,"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 在和煦的春天,优雅的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的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融融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做声息地积蓄力量。风霜雨露,严寒酷暑,本是自然规律,温室里的鲜花自然经不起风吹雨打,与其"花如解语迎人笑",不如"草不知名随意生。"四季轮回,揭示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劲草不随风偃去。"正是野草洒脱的写照。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

⑥我很喜欢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毫傅彩。

(选自《贺州日报》2021年4月3日)

(1)本文的标题为"草有本心",请仔细通读全文,分条概括草有哪些本心?

(2)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在和煦的春天,优雅地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地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做声息地积蓄力量。(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品析)

②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毫傅彩。(请从用词的角度进行品析)

(3)本文第②段作者写"草亦有恨",和下文似乎矛盾,能否删掉?说说你的理由。

(4)本文第③段作者为什么说"野草如此清高的品性,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5)本文第⑤段最后一句"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结合全文,你认为小草是生命的强者吗?你觉得怎样才能成为生命的强者?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一个国家的英雄基因就这样生生不息

青平

①这几天一直被英雄的故事感动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在平常听起来像鸡汤,这时候才知道,"负重前行"有时需要付出年轻生命的代价。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这句话平常听起来似乎很矫情,这时候才知道,有人不仅把这种"清澈的爱"写在日记里,更用血肉和生命去践行。那张开的双臂,那些行走的界碑,让我们热泪盈眶。

②从传统媒体到社交媒体,这几天都沉浸在对戍边英雄的致敬、痛惜和关心中。痛心于他们为国捐躯,"他们是为我而死"--这句被顶上热搜的话,代表了很多年轻人对英雄的告白。骄傲于他们以一敌十、不辱使命,愤怒于个别败类侮辱祖国的英雄,关心英雄团长祁发宝的最新消息,这种自上而下对英雄的致敬,表达的是这个社会自上而下对英雄的珍惜和珍爱。特别是年轻人,90后、00后,他们虽然生长在岁月静好的和平与阳光下,似乎很少感受到惊涛骇浪,平常也很少谈到英雄,但他们从来没有失去对英雄的敬意,没有失去对成为英雄的追求。

③常有人感慨,这一代青年中有不少人只知道追娱乐明星,不珍惜祖国的英雄,热搜上多是娱乐话题。但这几天年轻人通过"热搜前十都关注英雄",表明了自己对英雄的态度,表达了一代人的英雄观。这不是对英雄无感的一代,他们的内心从来没有失去对英雄的崇拜。平时的娱乐,平时的小确幸,平时的风花雪月,跟在这种时候把这样守护国家安全、守护岁月静好的英雄捧在手心,一点儿都不矛盾。实际上,英雄们的努力,正是为了能让普通人去享受自己的小确幸式的生活。

④这几天,很多年轻人都在朋友圈转发很多年前那篇脍炙人口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不仅在转发,更是在内心吟唱,一边吟唱,一边向今天那些最可爱的人致敬。那篇文章曾激励了一代人,今天的英雄续写下英雄故事,继续激励着新一代年轻人。年轻人的内心是广阔的,而这广阔胸怀的最高位置,永远为这样的英雄而留,永远放着这样的英雄。这种对祖国、对英雄清澈的爱,不只是崇拜英雄,更是想在关键时候也成为这样的英雄。

⑤我们不缺英雄,也不缺对英雄的敬重和珍惜,这是强国一代的精神之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英雄基因,就像这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选文摘自《读者》2021年第七期)

(1)下列对本文论述的中心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英雄都是用血肉和生命铸就的,所以要代代相传。

B.我们国家不缺英雄以及对英雄的敬重和珍惜,因此英雄基因生生不息。

C.我们敬重和珍惜英雄,所以我们国家不缺英雄。

D.我们要向英雄致敬,并成为英雄。

(2)本文第③段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B.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C.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D.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这些话无不说明有人用血肉和生命去践行"清澈的爱"。

B."90后""00后",虽然会追娱乐明星,但是从来也没有失去对英雄的敬意,没有失去对成为英雄的追求。

C.年轻人转发《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为了在关键时候放弃享受自己"小确幸"式的生活,成为英雄。

D.年轻人通过"热搜"关注英雄,表达他们对英雄的敬重和崇拜。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你的善良可以救你

陈永林

①是个雨夜。天林走在雨中,路上几乎不见行人,在这寂寥的雨夜,走在这寂静的街头,天林有点怕。他提包里有五万元现金,带这么多钱原本是想提货,可货主一直没来。

②万一碰到拦路抢劫的怎么办?他这样想,不由往后一看,头皮一麻,心猛然提到嗓子眼。身后真的跟着一个穿黑雨衣的人。天林便加快了脚步,身后那人也加快了脚步,天林慢下来,身后的人也慢下来。

③十字路口,天林拐进一条平时很热闹的街道。他看见前面有个人,脚步不由加快了,想赶上那个人。就在这时,飞来一辆小车,只听见"啊"的一声惊呼,前面那个人倒下了。天林愣了,清醒过来便大声喊:"压人了!压人了!"可那小车早不见踪影了。

④天林跑上前,抱住那人,大声喊:"救命啊!救命啊!"可没人应,天林的伞被风卷走了。片刻,他就成了落汤鸡。穿雨衣的人过来了。

⑤来了一辆车,天林站在路中间,不停地挥手。可那车往路边一拐,呼的一声飞过去了,车轮溅起的泥水溅了天林满脸。他蹲下,把那昏迷的人从雨水中抱起来,对穿雨衣的人喊:"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人死,你过来帮下忙,我背他去医院。"他早忘了那穿雨衣的是啥人。

⑥穿雨衣的人过来帮忙把那人扶上天林的肩膀,天林背着那人就跑。他的手腕上还吊着那只黑提包,一跑提包就上下左右地晃,他托着那人屁股的手就沉了许多。他对那穿雨衣的人说:"这包沉,你帮我拿着。"自己背着那人没命地朝医院跑去。

⑦又一道刺眼的白光,又来了一辆车,天林忙站到路中间。这回,车停了。司机打开车门说:"快上车。"穿雨衣的人也跟着上了车。

⑧很快到了医院门口,天林同穿雨衣的人抬着那人进了医院。医生说:"先交2000元钱。"天林从穿雨衣的人手里拿过提包,交了钱,那人被推进了急救室。

⑨天林这才认真看了眼穿雨衣的人,伸出手,笑道:"兄弟,认识一下,我叫天林。"那人说:"我叫黑子。"两双手紧紧握了握。

⑩等了很久,急救室的门开了。天林和黑子忙迎上去:"医生,怎么样?"医生说:"脱离危险了。"天林和黑子都松了口气。

⑪天林说:"黑子,你猜我开始把你当成了什么人?"黑子说:"拦路抢劫的坏人。""你咋知道?"黑子低下头,嗫嚅着说:"其实我真的是个坏人。我跟随你那么久,就是想要得到你的提包。"天林说:"那你怎么没……"黑子说:"我刚想下手,就发生了这事。""可是后来你还帮着我拿手提包,那时你如果撒腿跑掉,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天林说着望了黑子一眼。黑子忙看地下,说:"后来,我改变主意了。"天林问:"为啥?"黑子说:"说给你听也无妨。我小时有个幸福的家,可在我12岁那年,母亲遭车祸死了。那肇事的司机逃了,母亲躺在地上一个多小时,许多人围观,就是没人救。母亲死后,父亲的脾气变得极坏,总是喝酒,喝醉了就打我,下手极狠。14岁那年,我就逃了出来,四处流浪,进过两回看守所……这回看到你救这遇车祸的人,我心想,我母亲那时要能遇到你这样的好人就好了……"黑子哽咽得再也讲不下去了,脸上满是泪。

⑫遇车祸的家里人来了,天林和黑子才回家。

⑬雨还没停,天林说:"打车走吧,我再也走不动了。""这么晚哪有'的士'?"黑子说。"会有的,再说这么大的雨,会淋病的。"天林说着打了个喷嚏。黑子忙脱下自己的雨衣,说:"穿上吧。"天林就看到了黑子腰里的匕首。黑子把它取下来,从刀鞘里抽出闪着寒光的匕首,天林打了个寒战,眼里露出一丝恐惧。 黑子说:"这匕首再也用不着了。"随手一扬,那匕首划了道亮亮的弧线,"喔"的一声落进池塘里去了。黑子说:"如果你这回没救这遇车祸的人,那你早躺在血泊中了。你该感谢你的善良,是你的善良救了你,我也感谢你的善良,要不我又成了一个罪人。"

⑭这时,一辆亮着灼眼灯光的"的士"来了。

(选自《精品文摘》)

(1)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全文章的相关情节。

①天林携巨款等货主,遭人跟踪;②    ;③    ;④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⑬段画线的句子。

黑子说:"这匕首再也用不着了。"随手一扬,那匕首划了道亮亮的弧线,"喔"的声落进池塘里去了。

(3)作者围绕天林的"善良",写了哪些事情?

(4)文章以"你的善良可以救你"为题,有何作用?

(5)请谈谈结尾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