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
(2)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句中的竟字表达了作者对小虫的敬佩之情。 ( )
(3)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甚至一词在这里用的十分巧妙、准确,突出表现了我在听完爷爷解释后对无家可归的黄蜂的罪孽感,从侧面表达出作者的后悔同情之心。 ( )
修改病句。
①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
②一切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
③这学期我们班差不多根本没有不及格的。
判断题。下面句子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①“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这句话意思是说泰山、香山都不如桂林的山美。()
②《狱中联欢》一文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革命前辈所进行的狱中斗争。()
③“我们游览漓江,就像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一个比喻句。()
在比喻句的后面画“”,在拟人句的后面画“”。
(1)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2)他一试,啊,不得了,文字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3)一位植物学家曾有一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
(4)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孔子是老子的老师。( )
(2)“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这句话是比喻句。( )
(3)天地真的是盘古用斧子劈开的。( )
(4)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
(5)《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 )
细读课文深感悟。
读了这篇神话传说,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下面几点和你想的一致吗?在一致的后面打“√”。
(1)巨人盘古真具有献身精神。( )
(2)神话不是真的,没有盘古这个人。( )
(3)我国古代人民的想象力真丰富。( )
(4)我太喜欢神话了,以后我要多读些神话故事,感受古人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