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
(2)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句中的竟字表达了作者对小虫的敬佩之情。 ( )
(3)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甚至一词在这里用的十分巧妙、准确,突出表现了我在听完爷爷解释后对无家可归的黄蜂的罪孽感,从侧面表达出作者的后悔同情之心。 ( )
判断。正确的画“√”,错的画“╳”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
①指出应该怎样才能养活花。()
②强调了劳动的重要。()
③认为养花也是一种劳动。()
(2)《养花》一文直接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是“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根据课文判断正误,正确的画勾,错误的画叉。
(1)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是中国的第一条铁路。()
(2)列强最后提出条件目的是:各国不再争吵了,由中国自己来修筑。()
(3)外国报纸轻蔑的话语,意思是:中国还没有铁道工程师。()
(4)修筑京张铁路,除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可能还有别的较小的隧道工程。()
(5)设计人字形线路,目的是减小线路的坡度。()
判断,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
(1)石榴树上挂满了累累果实,像一个个小红灯笼。()
(2)我转脸一看,啊,像是来了一群残兵败将。()
(3)鸟飞了,就像鸟上了天似的。()
(4)树林里下起了“树叶雨”,树下铺出一块金黄色的“地毯”。()
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这就是有名的‘天涯海角’。”句中引号表示引用。()
(2)“千里共婵娟”一句中“婵娟”指月亮。()
(3)“美丽的月亮牵着那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是比喻句。()
(4)“稻谷就要成熟了,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是比喻句。()
(5)苏轼就是苏东坡。()
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
(1)对面屋脊上一片雪白,像下了一场小雪似的。()
(2)邻院的两株石榴树,挂满了累累果实,像一个个小红灯笼。()
(3)大家望着那红得似血的果实,谁也不忍去摘。()
(4)关于父亲的种种往事,像放电影似的一幕幕在眼前映过。()
(5)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洒了花的白银似的,从祖父的头上经过。()
(6)那白云从祖父头上经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