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带动了西域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2000多年前,中国又开通了前往亚非欧的海上“丝绸之路”。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不仅沟通了东西方、亚非欧文明,而且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相互渗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材料二: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先后提出,为密切欧亚各国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并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举措。这将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紧密的联系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也将给我国带来一些风险和挑战,如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基础设施落后,经贸法规薄弱,一些国家之间还有存在矛盾等。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一的启示,分析建设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意义。
(2)运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知识,结合材料二,就我国如何推动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三点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至2010年第一季度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如图)
材料二: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在50%以上,2008年下滑到35%左右,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美国的家庭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则高达7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达到了50%以上。
(1)从材料一、材料二中你能获得什么经济信息?
(2)针对上述材料中的问题,请就如何促进家庭消费发表看法。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黎明前的黑暗
一年轻人执着地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但许多人都不理解他,因为他一直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可是他却不以为然。人们惊诧于他那天真般的决定,他却说;“黎明前的黑暗,在充满信念的人眼中,与白昼何异!”
没有人知道他眼前的黑暗是否真的会变为白昼,但是,有一点却是人们无法否认的——他的眼中其实早已没有了黑暗。一个人,已经看到了“光明”,此时,再来讨论他眼前的黑暗,反而成为某种“无稽之谈”。
(1)材料主要体现了该年轻人怎样的哲学思维方法。
(2)用所学哲学知识,联系材料,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如何对待挫折与失败。
(3)请从创新观的角度出发,谈谈一个人要成功需要注意的问题。
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世卫组织表示,甲型H1NI流感病毒还可能继续变异成毒性更强的病毒,对于甲型HINI流感病毒,专家认为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不必过于惊慌。
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1)请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对世卫组织和专家的观点进行评析。
(2)从认识论角度,谈谈人类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哪些哲学道理?
材料一:2009年7月2日至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安徽调研。他先后来到了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合肥等地,深入企业车间、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村地头,亲切看望在高温酷暑下奋战的工人、农民,直接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共话应对危机之策,共商持续发展大计。
材料二:在皖北考察时吴邦国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在努力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同时,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克服当前困难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振兴皖北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材料一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道理?
(2)请从系统优化的角度说明安徽怎样才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青藏铁路首条延伸线----拉萨至日喀则段于2010年9月底正式开工建设,拉日铁路将带动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旅游业的发展,而实现火车开往加德满都的梦想,也更近一步了。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十一五”时期西藏自治区向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高瞻远瞩、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国人民深情厚谊、支持帮助的结果;也是全区各族人民上下一心、团结努力、艰苦奋斗的结果。
材料二:随着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印度,有关中国与印度关系的话题随即又被西方舆论提起。中印之间有分歧,但不能掩盖两国之间存在共同利益诉求的事实。中印同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新兴国家,在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有相似的诉求,在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上有共同的利益,而且两国都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建立更加密切和广泛的理解与合作的愿望。客观地说,中印在政治上是合作高于对抗,在经贸上是互补大于竞争,在文化上是亲缘多于冲突。片面强调共同利益不现实,而单方面放大分歧也不明智。
(1)结合材料二,说明西藏“十一五”期间取得显著成就给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治启示。
(2)结合材料一,运用国际关系的知识,对中印关系加以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