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下半年,“雾霾”天气困扰着中国,治理雾霾需要各方努力,共同致力于大气污染防治。
材料一:环境税,也称生态税、绿色税,主要是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而征收的税种,征税对象一般为企业。国家通过征收环境税,力图达到遏止污染的目的,环境税的征收已经进入“快车道”。
(1)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的相关知识,请完成下列图示内容(写在答题卡上),形成该政策的影响路径,并说明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该政策给予我们的经济学启示。
材料二: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而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问题主要体现在:环保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环保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许多建设项目由政府拨款建设,政府补贴营运;产业政策亟待完善,标准体系不健全;在国际规则和人才的储备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国际环保市场的发展需要。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请你提出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的建议。
2008年7月6日,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随着福建土楼、江西三清山的申遗成功,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已达37处。但正如下图所示,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仍然任重而道远。
漫画中的这种做法有何危害?对此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邓小平夫人卓琳、歼-10战机总设计师宋文骢、新疆退休干部阿里帕·阿力马洪、盲文无国界组织创始人萨布利亚·坦贝肯、义务守护滇池农民张正祥、割肝救子妈妈陈玉蓉、照顾残疾家人工人朱邦月、小岗村原书记沈浩、为留守儿童办学女大学生李灵、中国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等十人入选,长江大学“结梯救人”大学生群体获得特别奖。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分析这些人物感动中国的原因。
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更多的形式。2002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2009年清明节参与网络祭拜人数达到1000万左右,他们将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亲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或随时祭拜。这种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
(2)你是怎样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的?
每到收割的季节,都有大量秸杆被白白烧掉,秸杆焚烧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还引起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虽然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但焚烧秸杆行为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2009年10月28日晚,“秸秆焚烧”又一次披着弥漫的硝烟“火热”登场,南京、镇江、常州等地被霾与烟“淹没”,空气达到重度污染。环保部门联合有关部门随即对焚烧情况严重的区县加大查处力度。
农民:哪个情愿烧!这么多秸秆不尽快处理掉将直接耽误农时播种,何况用机器粉碎秸秆还要掏钱。
环保执法人员:焚烧秸秆是违法行为,不利于环境保护,必须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农民和环保执法人员杜绝焚烧秸秆问题上的价值取向进行评析。
(2)政府应如何行使其职能,破解“秸秆焚烧”这一难题。
材料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