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 3 9年-7 9 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
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青玉案
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注】①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日。②停针线:古代习俗,春社日妇女停止做针线活。下阕首句“春衫著破谁针线”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样感情?请简要分析。
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试加以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赏析。
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寄韩潮州愈①
贾 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②。
【注】 ①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此诗。②浪西楼:潮州名楼。请对颈联中的“悬”“浸”二字进行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所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渔家傲·斜月
黄 裳①
已送清歌归去后,东南楼上人声悄。冷落尤临弦上调。欢意少,空将万感收残照。 窗外剑光②初出鞘,斜窥梦断人年少。未到盖棺心未了。尘虑扰,双眸竟入扶桑③晓。
【注】 ①黄裳,字勉仲,北宋词人。延平(今福建南平)人。著有《演山先生文集》六十卷。②剑光:化用“双剑化龙”的典故。《晋书·张华传》载:雷焕任丰城县令时得双剑,剑名“龙泉”“太阿”。雷焕死后,“龙泉”不知流落何方。后雷焕之子佩“太阿”过延平津,剑从鞘中跃进潭内。使人潜水寻剑不得,只见双龙在水中相偎。③扶桑: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故为日出处。词中体现主人公彻夜未眠的词语是上阕的 ________和下阕的__________。(2分)
请结合全词,概括“未到盖棺心未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