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4分)
(一)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判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定容时平视刻度线。
B.苯、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有机溶剂都可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
C.让一束光通过胶体,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配制100mL1mol/L的NaOH溶液,需称量4g的氢氧化钠固体。
E.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做焰色反应,没有观察到紫色,所以该溶液中不含钾元素。
(二)实验室需要480mL0.1mol/LNa2CO3溶液,现用碳酸钠晶体配制,回答下列问题:
(1)应用托盘天平称取十水合碳酸钠(Na2CO3·10H2O)晶体                 g。
(2)本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                                          
(3)若实验遇下列情况,溶液的浓度将会(填偏高、偏低、不变)
A.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             
C.称量的碳酸钠晶体部分失结晶水              
(4)请你帮助把标签上的内容写一下(如图)。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电石的主要成分为CaC2,易与水反应生成C2H2,故C2H2俗称电石气。某同学设计如下方案测定电石中CaC2的纯度(杂质不参加反应)。

实验原理:CaC2 +2H2O==Ca(OH)2+C2H2
通过测定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可确定样品中CaC2的含量。
实验步骤:
①称取样品1.2g;
②把1.2g样品放入气密性良好的气体发生装置,如图所示;
③向样品中滴入水,至不再产生气泡,用量筒排水集气,量筒内液面在360mL处恰与水槽内液面相平;
④作为反应器的烧瓶中有24mL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有导管、水槽、
(2)若实验前有1000mL、500 mL、250 mL的量筒备用,则应选用mL的量筒。
(3)生成气体体积是mL,为保证生成气体体积的准确性,读取量筒刻度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4)若将C2H2通入KMnO4溶液中,KMnO4溶液的紫红色会变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MnO4+□C2H2+□H2SO4——□K2SO4+□MnSO4+□CO2+□。若该实验生成的C2H2完全被KMnO4溶液氧化,至少需0.1 mol·L-1的KMnO4溶液mL。
(5)通过以上数据计算,可得样品中CaC2的纯度为。

某化学小组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对教材中Fe2+氧化为Fe3+的实验进一步思考,并提出问题:Cl2能将Fe2+氧化为Fe3+,那么Br2和I2能否将Fe2+氧化为Fe3+
环节一:理论推测
部分同学认为Br2和I2都可能将Fe2+氧化为Fe3+,他们思考的依据是
部分同学认为Br2和I2都不能将Fe2+氧化为Fe3+,还有同学认为Br2能将Fe2+氧化为Fe3+而I2不能。他们思考的依据是从上到下卤素单质氧化性减弱。
环节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在大试管中加适量铁粉,加入10 mL 稀盐酸,振荡试管,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取上层清液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1:

试管
操作
现象

先向试管中加入2 mL FeCl2溶液,再滴加少量红棕色的溴水,振荡试管
溶液为黄色

先向试管中加入2 mL FeCl2溶液,再滴加少量棕黄色的碘水,振荡试管
溶液为黄色


环节三: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
(1)同学甲认为①中现象说明溴水能将Fe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
同学乙认为应该补充实验,才能得出同学甲的结论。请你帮助同学乙完成实验:
实验2:

操作
应该观察到的现象



(2)该小组同学对②中溶液呈黄色的原因展开了讨论:
可能1:碘水与FeCl2溶液不反应,黄色是碘水稀释后的颜色。
可能2:
实验3:进行实验以确定可能的原因。

操作
现象
向试管②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0.5 mLCCl4,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上层溶液,滴加KSCN 溶液
静置后,上层溶液几乎无色,下层溶液为紫色;上层溶液滴加KSCN 溶液后,出现浅红色


同学丙认为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是“可能2”成立,同学丁认为不严谨,于是设计了实验4:
实验4:

操作
现象
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FeCl2溶液,滴加0.5mL碘水后,再加入0.5mL 乙酸乙酯,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下层溶液,滴加KSCN 溶液
静置后,上层液为紫色,下层液几乎无色;下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没有出现浅红色


你认为实验4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同学丁根据实验4现象得出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碘水与FeCl2溶液反应的程度很小。
(3)Cl2、Br2、I2氧化Fe2+的能力逐渐减弱,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某化学小组进行Na2SO3的性质实验探究。
(1)在白色点滴板的a、b、c三个凹槽中滴有Na2SO3溶液,再分别滴加下图所示的试剂:

实验现象如下表:

编号
实验现象
a
溴水褪色
b
产生淡黄色沉淀
c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褪去


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① a中实验现象证明Na2SO3具有性。
② 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 应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c中现象(用化学用语及简单文字表述)
(2)在用NaOH 溶液吸收SO2的过程中,往往得到Na2SO3和NaHSO3的混合溶液,溶液pH 随n(SO32-):n(HSO3-) 变化关系如下表:

n(SO32—): n(HSO3)
91:9
1:1
9:91
pH
8.2
7.2
6.2


① 当吸收液中n(SO32-):n(HSO3-) ="10:1" 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填字母)。
A.c(Na+) +c(H+) = 2c(SO32-) +c(HSO3-) + c(OH-)
B.c(Na+) > c(HSO3-) > c(SO32-) > c(OH-)>c(H+)
C.c(Na+) > c(SO32-) > c(HSO3-) > c(OH-)>c(H+)
②若n(SO32-):n(HSO3-) = 3:2,则0.8 mol NaOH溶液吸收了标准状况下的SO2 L。

锶(Sr)为第五周期ⅡA族元素。高纯六水氯化锶晶体(SrCl2•6H2O)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61℃时晶体开始失去结晶水,100℃时失去全部结晶水。用工业碳酸锶粉末(含少量Ba、Fe的化合物)制备高纯六水氯化锶的过程如下图:

请回答:
(1)加入少量30%H2O2的作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步骤③中氧化锶粉末的作用是,工业上用50~60℃热风吹干六水氯化锶,选择该温度的原因是
(3)步骤④进行的实验操作为,步骤⑥中,洗涤氯化锶晶体最好选用

A.水 B.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锶饱和溶液

(4)指出下图中仪器b 的名称, 在抽滤时使滤纸紧贴布氏漏斗瓷板的操作是,抽气使滤纸紧贴在漏斗瓷板上;

(5)计算原工业碳酸锶粉末中碳酸锶的质量分数(列计算式即可)。

髙纯氧化铁(a-Fe2O3)是现代电子工业重要材料。实验室用硫铁矿烧渣 (Fe2O3、FeO、SiO2等)为原料制备髙纯氧化铁的步骤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1)过滤操作中的玻璃仪器为________。
(2)实验室需240mL4.8mol • L1的硫酸溶液,若用18.4 mol • L1的浓硫酸进行配制,所需要的最主要仪器为________。
(3)溶液X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简述如何检验溶液Z中的阴离子________。
(5)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列举W的一种用途________。
(6)某实验小组设计的氨气制备实验流程为:发生装置→净化→收集→尾气处理,则接口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7)将多余的氨气分别通入水中或盐酸中,若得到25℃0.1 mol.L-1的NH3 • H2O溶液或NH4Cl溶液,请你设计实验,比较NH3 • H2O的电离程度和NH4Cl的水解程度大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