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面甲图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为甲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丙图为某高等动物分泌细胞。请据图回答。

(1)鉴定甲细胞是否为活细胞有一种实验方法是            ,假设甲图细胞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多画的结构有      (填图中标号);蓝藻与甲图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                  
(2)图乙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图甲的            (填标号)中,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的物质是   
(3)影响图乙中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        
(4)若已知丙细胞的分泌物是蛋白质类物质,分泌物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在细胞内穿梭往来,繁忙运输货物的是       ,而      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脑的高级功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据报道:1952年,某城市雾大无风,家庭和工厂的烟雾经久不散,每立方米大气中SO2的含量高达3.8mg,烟尘达4.5mg,居民健康普遍受到危害,4天之内死亡约4000人。请回答:
(1)流经该城市的主要河道也因此而受到污染,引起鱼类死亡,这与此种类型大气污染能形成_______________有关。
(2)这种大气污染对人体__________系统的危害最大,将会造成________、_______等病症(举2种主要病症)。
(3)大气中SO2将直接危害陆生高等植物的__________组织。
(4)要防止类似悲剧的出现,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图10-5是在某一生态系统中,在一定的时间内3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A是自养生物。请分析回答:

图10-5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A、B、C3种生物的营养结构可能是___________。
(2)A和B的关系是_______,B和C的关系是________,种群_______可能是草食类动物。
(3)如果B生物被大量捕杀,该生态系统就会受到破坏,从而使其_______能力受到影响,其调节途径是___________。
(4)如果B代表的一类善于奔跑的黄羊、瞪羚等动物,你认为该生态系统的类型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

100年前达尔文曾发现几种生物如下的食物链:红花三叶草→土蜂→野鼠→家猫。请回答:
(1)土蜂(个体较大)能采食红花三叶草的花蜜同时为之传粉,这两种生物的关系叫做_____,而猫与鼠和鼠与蜂之间的关系叫做________。这个食物链表明:猫多对牧业发展_____。
(2)有一种土蜂的变种能直接在红花三叶草的花蕾处咬出一个洞来吸取花蜜,同时招引来本地短口器的小蜂前来吮蜜,这种不作传粉的土蜂与三叶草的关系为________,与本地小蜂形成的关系为_________。自然界中这种具有嚼洞取蜜行为土蜂的产生,从遗传学观点看,它可能是由________产生的一种________行为。
(3)当地农民如果一改往常不种红花三叶草,而改种一种开白花、蜜腺较浅的三叶草,这种白花三叶草茎柔软,难以支持土蜂飞落,不久本地小蜂成为优势种,这时小蜂与土蜂间成为__________关系。出现土蜂大幅减少的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其原因在于__________。

请你对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后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你认为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限制生物分布的最主要的非生物因子是_______;在森林生态系统限制生物分布的最主要的非生物因子是_________。
(2)如果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将乔木全部砍掉,你认为林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还能正常生长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海洋生态系统中,限制海洋生物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其中影响海洋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子是__________;导致海洋鱼类涸游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
(4)你认为在这三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稳定性最差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影响其稳定性的最主要的非生物因子是__________。

某同学用黄、白色的乒乓球各20个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将红色的D、d分别贴在黄、白球上表示雌配子,黑色的D、d分别贴在黄、白球上表示雄配子。实验中他左手伸人桶中搅拌一下抓取一小球,再将抓有一小球的左手伸入另一桶中搅拌一下又抓取一球,右手记录抓取两球的组合,再放回原桶中,如此反复50次,实验结果如下:

基因型
数目
实际百分比
理论百分比
DD
10
20%
25%
Dd
22
44%
50%
dd
8
16%
25%

试分析:该同学出现此实验结果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