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__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______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A为__________,B为__________。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_________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_________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_________作用实现的。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_________形式储存在地层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_________的形式循环。
(5)碳循环的同时一定伴随着__________。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象,根据所学知识请据图回答:
(1)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 (填字母编号),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填字母编号),因此属于 生物,在它们光合作用的色素中都有 。
(2)从D图中的某种细胞内提取出了人体的核糖体(是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放入含有下列几种有机物(其中的氮原子已被15N标记,可以检测到)的培养液里,假设培养液里含有核糖体完成其功能所需的一切物质和条件。请回答:
①实验中,核糖体所需要完成的功能就是把上述物质中的 (填字母),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合成有机物,鉴定该有机物的原理是 。
②上述有机物(每种只取一个)合成的多肽可能有 种,实验中,检测到某一多肽链(链状)含58个15N,则该多肽最多有 个肽键。
(3)在无土栽培的培养液中缺少Mg会影响植物叶绿素的形成,这都说明无机盐的作用是 ;人体补钙时,必须同时吃一些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等,这是因为 。
下面是两类细胞的电子显微镜下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细胞属于 细胞,判断的理由是 。
(2)甲、乙两图的细胞均有的结构名称是细胞壁、细胞质、 和 (填名称),并且都有遗传物质,这体现了不同类细胞之间的具有 。
(3)甲、乙的遗传物质均为 ,甲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填标号),乙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线粒体、 和 中。(填结构名称)
(4)病毒与上述两类生物不同的是其繁殖必须在 中进行,病毒 (是或否)属于生命系统的基本结构层次。
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图乙表示甲状腺细胞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内填写序号,横线上上填写结构名称)
(1)A代表 ,B代表 ,D代表 ;
(2)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说明B具有 .
(3)I﹣进入细胞内需要穿过 层磷脂分子,参与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后,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穿过 层磷脂分子.
(4)一般来说,细胞在吸收培养液中的离子时,主要是通过 方式进行的.比如经过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培养液中留存的Ca2+较多,而NO3﹣较少,这一现象与细胞膜的 性有关.
(5)甲状腺球蛋白的排出依赖于细胞膜的 ,需要消耗[ ] 产生的能量.
(6)图乙中b过程称为 ,其发生的场所为[ ] .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 (填写化学基团名称).
(7)如用3H标记某种参与甲状腺球蛋白合成的氨基酸,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用图中序号表示)
下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______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_________,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______________,请举例:__________________。
(3)图B中甲表示的是__________的细胞,乙表示的是____细胞,图中⑤表示细胞膜上的______,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
(4)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_______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__________。
(5)生物膜的结构模型建构中,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 模型为大多人所接受。
某小组研究课题:探究植物细胞外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该小组选用水生植物黑藻为实验材料,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黑藻叶片;蔗糖溶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实验假设:
将黑藻叶片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其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图中B/A值(%)将下降。
实验步骤如下:
①分别配制 的蔗糖溶液,分别盛于培养皿中。
②从黑藻茎上取下叶片,用吸水纸吸干叶片表面的水分,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10分钟。
③取出叶片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每组选取3个细胞测量其A、B值(如图为质壁分离的细胞,其中A代表细胞的长度,则B代表 的长度。)
结果分析:
(1)请你设计一表格,用于记录数据,计算并记录B/A值(%)。
(2)该小组同学根据记录数据作如图所示曲线。请你对该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实验分析:
① ;
② 。
结论: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3)讨论
①为使结果更科学,该小组同学选用记录表中数据作图,该模型为生物模型中的 。
②假如要说明上述质壁分离现象是由相应浓度的外界溶液引起的,而非细胞本身的原因,你怎么设计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