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粉末X中可能含有Fe、FeO、CuO、MnO2、KCl和K2CO3中的若干种。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X加入足量水中,得到不溶物Y和溶液Z
②取少量Y加入足量浓盐酸,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并有少量红色不溶物
③向Z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④用玻璃棒蘸取溶液Z于广泛pH试纸上,试纸呈蓝色 分析以上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X中一定不存在FeO |
| B.不溶物Y中一定含有Fe和CuO |
| C.Z溶液中一定含有KCl、K2CO3 |
| D.Y中不一定存在MnO2 |
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见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通电使CuC12发生电离 |
| B.a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 |
| 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Cu2++2e- ="=" Cu |
| D.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 |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 |
|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 |
产生无色气体 |
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 B. |
新制Fe(OH)2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 |
白色固体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
说明Fe(OH)2易被氧化成Fe(OH)3 |
| C. |
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 |
上层呈紫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生产 |
铜离子可以氧化碘离子,白色沉淀可能为CuI |
| D.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用右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X |
Y |
Z |
|
| A. |
酸 |
化合物 |
纯净物 |
| B. |
电解质 |
盐 |
化合物 |
| C. |
胶体 |
分散系 |
物质 |
| D. |
碱性氧化物 |
氧化物 |
化合物 |
下列分离、提纯、鉴别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
| 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胶体 |
| 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BaSO4的BaCO3 |
| D.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等杂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