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要做“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请你跟随小明边实验边思考,逐一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电源是串联的三节新干电池,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0Ω 1A”字样).
(1)小明依据图乙所示电路,刚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立即看到灯泡发出明亮的光.在一旁观察的小雨一惊,提醒小明实验中有问题.小明想,我的实验连线没有出问题啊!请你帮助小明找出实验中两个操作不当之处:
①连线时开关是 ;②滑动变阻器 .
(2)小明重新对电路进行了连接,闭合电路的开关时,电路中又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请你根据出现的现象,帮助他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按要求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第一种:小灯泡较暗,滑动变阻器移动时不能改变小灯泡的亮暗程度,可能在连接电路时把滑动变阻器的 (选填“AB”或“CD”)两端点连入了电路中.
第二种: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4.5V,可能是小灯泡处 (选填“短路”或“断路”).
第三种: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0.45A,电压表示数为0,可能是小灯泡处 (选填“短路”或“断路”).
(3)在排除电路故障后,小明依次测出了三组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
1 |
2 |
3 |
U/V |
2.0 |
2.5 |
3.0 |
I/A |
|
0.36 |
0.42 |
亮度 |
逐渐变亮 |
若第一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填入表中的数据是 A.
(4)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5)小灯泡的亮度与电压的关系是:小灯泡的亮度随电压的 ;
(6)根据表格中列出的数据、现象,你还能总结的结论是: .
(7)做完实验后,小明将测定小灯泡的实际功率的实验与以前做过的测某一固定电阻阻值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这两个实验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例如依据的实验原理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0.4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VAB= 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
李明和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R的阻值分别为10Ω、15Ω、20Ω、25Ω.
(1)请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电路连接完整后,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2.8V,电流表的指示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读数是 A,连接电路的电阻R的阻值是 Ω.
(3)实验中,若保证电压表的示数为2.8V不变,将定值电阻R的阻值由25Ω更换为15Ω,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当定值电阻为15Ω,滑动变阻器应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Ω(保留整数)
在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时,为了便于研究,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需挑选合适的导线,测出通过它们的电流,然后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导线代号 |
A |
B |
C |
D |
E |
F |
G |
长度(m) |
1.0 |
0.5 |
1.5 |
1.0 |
1.2 |
1.5 |
0.5 |
横截面积(mm2) |
3.2 |
0.8 |
1.2 |
0.8 |
1.2 |
1.2 |
1.2 |
材料 |
锰铜 |
钨 |
镍铬 |
锰铜 |
钨 |
锰铜 |
镍铬 |
(1)选用导线A和导线D进行研究,为了研究电阻与 的关系.
(2)选用导线C和导线G两根进行探究,可得到的实验结论为: .
为了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小明利用实验室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1)实验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酒精灯、两支温度计、两支试管、秒表、适量的水和沙子,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 ;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 需要的时间长, 吸收的热量多,由此判断 吸热能力更强.
物质 |
质量m/g |
升高5℃所需时间/s |
升高10℃所需时间/s |
升高15℃所需时间/s |
水 |
50 |
15 |
30 |
45 |
沙子 |
50 |
3 |
6 |
9 |
(3)小强用同样的仪器,采取不同于小明的方案,给水和沙子加热相同的时间,通过比较 ,判断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大小.
如图所示是小明所在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
(2)在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右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A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 (选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小明接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 为止.
(3)当点燃的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要使蜡烛B与A的像重合,必须使蜡烛B (选填“靠近”、“远离”)玻璃板.
(4)为了判断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小明移开蜡烛B,在蜡烛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做屏幕,然后小明在蜡烛A这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白纸屏幕.小明的这个操作过程正确吗?
答: (选填“正确”、“不正确”).
(5)此实验不能用家用镜子的镜片进行,是因为家用镜子的镜片 ,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6)该小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