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布衣之怒  ⑵以头地耳  ⑶长跪而之曰  ⑷寡人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臣未闻也趋百里外 B.祲降于天行者于树
C.天下缟吴广爱人 D.先生寂然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结合句子的内容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布衣之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意)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身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慈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表现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物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不知其旨也

  

②然后能自强也

  

③学不可以已

  

④故木受绳则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輮使之然也/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  ;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公输(节选)

墨子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胡不 于舅家 之(王安石《伤仲永》)

B.今 人于此 所欲 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舍其 醒能述以 者(欧阳修《醉翁亭记》)

D.江汉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复立楚国 社稷(司马迁《陈涉世家》)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然胡不已乎 这些胡人不会停止进攻

B.此为何若人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C.荆之地方五千里 楚国的土地方圆有五千里

D.宋无长木 宋国没有高大的树木

(3)选文中,通过"文轩之与敝舆""①   ""锦绣之与短褐"对比,墨子得出楚国攻宋是"②   "的结论。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与这一段选文都围绕"劝说"展开,下表对此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项目

人物

劝说性质

劝说目的

劝说方式

劝说效果

墨子

外交

劝说楚王放弃攻宋

以窃疾设喻

  

邹忌

内政

劝谏齐王广开言路

  

齐王欣然纳谏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锦 游泳   ②佳木 而繁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或/长烟一空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下列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用“/”标示下列语句的语义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吾妻之美我者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5)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