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 “家风是什么” 节目反应强烈。传统中的 “忠孝传家”、“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下列与“忠孝”、“耕读”关联,不恰当的是( )
| A.“忠”——世袭制 | B.“孝”——宗法制 |
| C.“耕”——农本观 | D.“读”——科举制 |
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领导人在当时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以下各项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 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
|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
下表反映了近代西方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其中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战争名称 |
时间 |
战争影响 |
|
| A |
鸦片战争 |
1840—1842年 |
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
|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56—1860年 |
圆明园遭到破坏 |
| C |
甲午中日战争 |
1894—1895年 |
清政府被迫开放上海、苏州等地为商阜 |
|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00—1901年 |
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 |
下表为官方统计的官民信息,足以说明
| 时期 |
西汉 |
唐高宗时 |
元成宗时 |
清康熙时 |
| 全国人口(丁) |
5959万 |
5238万 |
5816万 |
2459万 |
| 官员 |
7500人 |
13465人 |
22500人 |
27000人 |
| 官民之比 |
1∶7945 |
1∶3927 |
1∶2613 |
1∶911 |
A.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 B.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
C.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D.国家行政成本越来越高昂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
|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
|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
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宜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他的建议
| A.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 B.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
| C.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 D.设御史台监察官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