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正清在《中华民国剑桥史》中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20年代世界经济舞台上无足轻重的中国,却安全度过了那场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的灾难。……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推动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方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这反映当时( )
A.国民政府采取了积极的经济政策 | B.中国没有真正融入世界市场 |
C.中国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世界 | D.世界经济重心正在转移 |
“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材料反映了“一战”带来的影响是
A.欧洲出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B.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
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 | D.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
一战后,德国外长西蒙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会同我们达成协议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想挤牛奶”的敌人指美国,美德矛盾是战前帝国主义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 |
B.“想挤牛奶”的敌人指俄国,俄德是世仇,战前围绕东欧势力范围的矛盾尖锐 |
C.“想割牛头”的敌人指英国,一战前英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德国的强烈挑战 |
D.“想割牛头”的敌人指法国,法德在历史问题以及欧洲大陆霸权问题上有矛盾 |
图是凡尔登战役中激战过后德军遍地尸体的场景,关于凡尔登战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凡尔登战役发生在西线战场
②凡尔登战役的发动者是德国
③德国在凡尔登战役中的目标是迫使法国最终退出一战
④图片中的场景说明凡尔登战役及其残酷,这一战德军比法军伤亡更大
A.①③④ | B.①②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现代交通和信息(铁路、公路网的萌芽,尤其是电报和印刷机)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
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前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
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
“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
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 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