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通过《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则例》(适应于边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正式立法)确定盟旗制度为蒙古地区的基本行政制度,各旗在自己的范围内行使清廷授予的权力。这体现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
A.沿用元朝的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政策 | B.依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
C.分而治之与因俗而治相结合 | D.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在少数民族居住区实行()
A.民族区域制度 |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民主集中制 |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形成的的标志是()
A.1949年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
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的召开 |
C.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
D.开国大典 |
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 )
A.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
D.体现了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事件是()
A.中共一大 | B.中共二大 |
C.中共三大 | D.五四运动 |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是解放战争转折点的标志性事件是()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B.辽沈战役 |
C.淮海战役 | D.平津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