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 B.关注西方科技 |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 D.坚持“中体西用” |
中国最早的民办机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史实说明()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
洋务运动“预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西方列强极力阻挠和破坏 | B.创办的近代企业生产技术落后 |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 D.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不幸战败 |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向西方学习 | B.抵抗外来侵略 | C.维护清朝统治 | D.镇压人民起义 |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
工业革命出现的必要条件是()
A.自然科学的进步 | B.资产阶级对利润的追求 |
C.市场扩大的需要 | D.手工劳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