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土,或是修土、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A.倡导人的解放 | B.否定基督教 |
C.宣扬《圣经》精神 | D.否定教皇地位 |
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 B.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
C.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
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示意图,图中显示出中国与外国建交的三次高峰。下列对90年代出现的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分析错误的是: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
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
C.中国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以建立和平的周边境 |
D.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
“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
2015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6周年。它的发表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下列与它的内容不相符的是: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
B.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三通 |
C.决定停止对金门岛等岛屿的炮击 |
D.主张两党实行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