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分析
①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原则等,是中国文化机制最核心的部分,而中国的文化机制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教育的内在机制。所以,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必须将其置于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之中,才能充分认识其规律和内涵。从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不仅可以更为准确而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也对当前我们实现传统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中,教育目的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受中国文化精神生态的滋养最深,唯有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出发,才能深刻理解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概有“明伦”说、“成人”说等,而这些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折射。
②“诗书教化,所以明人伦也。”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明人伦,即使人明了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之意。孟子认为,人伦有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古代传统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使人懂得五伦、懂得那个时代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促使大家
成为遵纪守“伦”的社会成员,促进社会的和谐。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去分析。“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无疑受到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伦理精神的深刻影响。
③中国古代社会系统框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系统体系,所以,在本质上决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以此为出发点形成了宗法专制的社会结构,而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正是理解传统教育中的教育目标的关钮。
④因此,正是在这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体的自我、全面发展,不是对自由、平等、民主与人权的追求,个体也不是为了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而有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封建伦理纲常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的培养更多体现在伦理道德培养上。集中在等级、专制、集权等服从大一统价值观念,强调群体价值,这也是与中国文化的宗法集体主义和伦理类型相契合的。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中,传统教育中突出“明人伦”,则为顺理成章之事。“成人”说,即立足于“人”的成长,是中国古代关于传统教育目的又一重要论述。百家争鸣时代,儒家以培养“君子”、“圣贤”为目标,道家以培养“真人”、“圣人”、“仙人”为弟子标准,佛家以培养“菩萨”、“佛”这样高境界的人为教育目标;这些都共同揭示了当时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品德高尚、有学问的人“士”和有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的“圣人”;宋代大儒朱熹更是把圣贤作为最终目的,认为凡人必须以圣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智者们所设计的母语教育,都以“君子”“贤人”“圣人”为培养目标。下列关于“古代传统教育目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它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受中国文化精神生态的滋养极深;因此要深刻理解它就必须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出发。
B古代传统教育目的大概是使人明了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立足于“人”的成长等;一定程度上说,这些教育目的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折射。
C.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的影响下,不是为了生命的存在以及发展而有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封建伦理纲常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D.古代传统教育目的从本质上说就是使人懂得五伦以及那个时代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促使大家成为遵纪守“伦”的社会成员,促进社会的和谐。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很大程度上讲.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构体系决定着教育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原则等,它是中国文化机制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 |
B.中国的文化机制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教育的内在机制,如果离开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去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就不可能充分地认识它的规律以及内涵。 |
C.孟子认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五个方面。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中,传统教育突出“明人伦”则顺理成章。 |
D.百家争鸣时代,儒家培养“君子”与“圣贤”,道家培养“真人”、“ 圣人”与“仙人”,佛培养“菩萨”与“佛”这样高境界的人。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能更准确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对推动当前我们实现传统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影响。 |
B.诗书教化是儒家的思想核心。站在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的角度分析,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伦理精神深刻影响了“明人伦”的教育目的以及价值取向。 |
C.中国古代社会系统框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系统体系,本质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一个血统传下来的文化,以此为出发点便形成了宗法专制的社会结构。 |
D.百家争鸣时代,传统教育旨在培养品德高尚、有学问的人“士”和有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的“圣人”。朱熹认为人要以圣贤为奋斗目标,因此他把培养圣贤作为终极目标。 |
母亲的纯净水
一瓶普通的纯净水,两块钱;一瓶名牌的纯净水,三块钱。真的不贵。每逢体育课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带着纯净水,以备在激烈地运动之后,可以酣畅地解渴。
她也有。她的纯净水是乐百氏的,绿色的商标牌上,帅气的黎明穿着白衣,含着清亮腼腆的笑。每到周二和周五中午,吃过午饭,母亲就把纯净水拿出来,递给她。接过这瓶水的时候,她总是有些不安。家里的经济情况不怎么好,母亲早就下岗了,在街头卖零布,父亲的工资又不高,不过她更多的感觉却是高兴和满足,因为母亲毕竟在这件事上给了她面子,这大约是她跟得上班里那些时髦的同学的唯一一点时髦之处了。
一次体育课后,同桌没有带纯净水。她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水递了过去。
“喂,你这水不像是纯净水。”同桌喝了一口说。
“怎么会?”她的心跳得急起来,“是我妈今天刚买的。”
几个同学围拢过来:“不会是假冒的吧?假冒的便宜。”
“瞧,生产日期都看不见了。”
“颜色也有一点儿别扭。”
一个同学拿起来尝了一口:“咦,像是凉白开呀!”
大家静了一下,都笑了。是的,是像凉白开。瞬间,她突然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喝了这么长时间的纯净水,的确有可能是凉白开。要不然,一向节俭的母亲怎么会单单在这件事上大方起来呢?
她当即扔掉了那瓶水。
“你给我的纯净水,是不是凉白开?”一进家门,她就问母亲。
“是。”母亲说,“外面的假纯净水太多,我怕你喝坏肚子,就给你灌进了凉白开。”她看了她一眼,“有人说你什么了吗?”
她不做声。母亲真虚伪,她想,明明是为了省钱,还说是为了我好。
“当然,这么做也能省钱。”母亲仿佛看透了她的心思,又说,“你知道吗?家里一个月用七吨水,一吨水八毛五,差不多六块钱。要是给你买纯净水,一星期两次体育课,就得六块钱,够我们家一个月的水费了。这么省下去,一年能省一百多块钱,能买好多只鸡呢。”
母亲是对的。她知道。作为家里唯一的纯消费者,她没有能力为家里挣钱,总有义务为家里省钱——况且,喝凉白开和喝纯净水对她的身体来说真的没有什么区别,可她还是感到一种莫名的委屈和酸楚。
“同学们有人笑话你吗。”母亲又问。
她点点头。
“那你听听我的想法。”母亲说,“我们是穷,这是真的。不过,你要明白这几个道理:一,穷不是错,富也不是对,穷富都是日子的一种过法。二,穷人不可怜。那些笑话穷人的人才真可怜。凭他怎么有钱,从根儿上查去,哪一家没有几代穷人?三,再穷,人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
她点点头。那天晚上,她想了很多。天亮的时候,她真的想明白了母亲的话:穷真的没什么。它不是一种光荣,也绝不是一种耻辱;它只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的生活状态,是她需要认识和改变的一种现状。如果她把它看做是一件丑陋的衣衫,那么它就真的遮住了她心灵的光芒。如果她把它看做是一件宽大的布料,那么她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件温暖的新衣——甚至,她还可以把它做成魔术师手中的那种幕布,用它变幻出绚丽多姿的未来和梦想。
就是这样。
后来,她去上体育课,依然拿着母亲给她灌的凉白开。也有同学故意问她:“里面是凉白开吗?”她就沉静地看着问话的人说:“是。”
再后来,她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个不错的工作,拿着不菲的薪水。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名贵的饮料,更不用说纯净水了。可是,只要在家里,她还是喜欢喝凉白开。她对我说,她从来没有喝过比凉白开的味道更好的纯净水。(《散文百家》2002年第10期)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答:
2、文章倒数第三段中“就是这样”中“这样”含有那些深意,请在横线上简述。
答:
3、说说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接过这瓶水的时候,她总是有些不安。
答:
4、请从文中摘录一句你喜欢的话,并在横线上简述你喜欢的理由。
答: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回收太空垃圾
美俄卫星碰撞事故再次提醒人类,随着太空越来越拥挤,发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很明显,比卫星和探测器数量增长更快的是大大小小的太空垃圾,这些垃圾已经严重威胁到未来的太空安全。
太空垃圾又叫太空碎片,是人类在航天活动中遗弃在空间的废弃物。太空垃圾中体积较大、较常见的主要包括已退役的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以及它们在碰撞后产生的碎块。此外,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中也会产生太空垃圾。火箭的第一和第二级分离较早,通常能进入大气层焚毁,第三级以上的部分,包括完成任务的火箭箭体、卫星本体等,却将长期逗留在太空。此外,早期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时产生并被扔到太空中的垃圾,以及太空行走时不慎遗落在太空的螺母、工具等物品,也都是太空垃圾中的一部分。至今,地球周围已漂浮着超过15万块大小超过1厘米的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的组成表明,几乎人类的每次太空活动,都不可避免会带来更多的垃圾。太空垃圾数量的快速增多,让运行中的卫星等航天器的正常工作受到威胁,碎片相互碰撞的概率也随之增加,这又产生了更多的碎片导致恶性循环。科学家们预测,随着太空垃圾持续增加,到2050年,类似美俄卫星碰撞的情况将从“史无前例”变成“日益频繁”。
不过想要对付太空垃圾,却不那么容易。从长远来看,太空垃圾真正的解决办法就是回收或及时将它们推到更高的太空轨道。但回收太空垃圾的成本过高,并可能导致更多的碰撞反而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因此,各国还是以“防”为主来尽量减少太空垃圾,其中主要分为“钝化”、“系留”和“转移”等方法。“钝化”就是消除能使火箭或航天器在轨道上发生爆炸的根源。在星箭分离之后,火箭上增设的排放系统将操作“三放光”的程序,即把储箱里的液体放光,把气瓶里的气体放光,把电池里的能量放光。这样,除非与别的航天器相撞,火箭自身不会爆炸。“系留”是指将航天器在发射和工作中产生的抛弃物系留在航天器上。“转移”是指在航天器寿命结束前,利用剩余燃料将它推到一条专用于 “埋葬”寿终航天器的“坟墓轨道”,防止它们影响和干扰正常工作的航天器。
不过预防只能尽量使太空垃圾增加的速度放慢,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有的科学家提出了使用“太空吸尘器”的设想,让它在太空飞行时清除那些小型的太空碎片。但这需要它具备识别迎面而来的是正常工作的航天器还是太空碎片的功能,这又会导致“太空吸尘器”的构造太复杂,成本也太高。
总之,想要在已有约6000个各种航天器的太空处理掉那些太空垃圾,真是难上加难。
(选自《环球时报》第1868期,有删改)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太空垃圾是指已退役的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以及它们在碰撞后产生的碎块。 |
B.火箭增设的“三放光”排放系统,可以使火箭在星箭分离后,火箭自身不会自行爆炸。 |
C.太空中存在着的可用于“埋葬”寿终航天器的“坟墓轨道”,有利于减少太空垃圾。 |
D.不断改进结构复杂、成本高的“太空吸尘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太空垃圾的问题。 |
下列不属于发生碰撞事故原因的一项是()
A.卫星和探测器的增长速度小于太空垃圾的增长速度。 |
B.太空越来越拥挤,太空垃圾的数量正在快速增多。 |
C.已有太空碎片相互碰撞产生更多碎片导致恶性循环。 |
D.回收太空垃圾成本过高,并可能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 |
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将太空垃圾推到更高的太空轨道与回收太空垃圾相比,不仅成本低,而且易于操作。 |
B.同时使用“钝化”、“系留”和“转移”三种方法,能使太空垃圾的回收变得容易。 |
C.漂浮在地球身边大小不超过1厘米的太空垃圾,同样会对卫星等航天器构成威胁。 |
D.人类的太空活动会带来更多的垃圾,解决太空垃圾问题要靠减少甚至终止太空活动。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什么是CPI
CPI(Consumer Price Index),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以零售量或居民消费量为权数,反映消费者所付商品的价格水平。
作为一种价格指数,CPI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一方面,CPI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数据,为一国政府分析和制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价格政策以及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科学依据。由于CPI所反映的价格水平和走势是各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因此,CPI自然也成为衡量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效率如何的重要指标之一。另一方面,国际上通常以CPI为主要指标来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程度。在西方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是指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普遍地、连续地、超过一定幅度地上涨。按国际惯例,当CPI增幅连续超过3%时,即意味着发生了通货膨胀;当CPI低于1%时,则有通货紧缩的风险。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一国货币就会贬值,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背离,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和生活会受到影响。根据CPI的变动,可计算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背离的幅度,以便在劳资双方签订合同时,提高名义工资以降低甚至抵消人们因实际工资的下降而遭受的损失。此外,因通货膨胀而调整租借合同、退休或残障人士的补贴金,甚至是离婚后对儿童的赡养费时,都有必要用到CPI。
中国自1984年开始编制CPI,中国CPI也包括8大类商品和服务,分别是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共263个基本分类,约7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2006年,经例行调整后,8大类产品中食品、服务类、居住的比重分列前3名,其中食品的权数为33.6%,与前两年持平,而居住和服务类的权重有所上升。
(节选自《读者》2007年22期《CPI迷局》)
【注释】在(CPI中,“居住”一项是不包括“买房”的,国家统计局的解释是,房价不计入是国际惯例,且买房属于投资,不是消费。下列对CPI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CPI是反映一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 |
B.中国CPI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等8大类的约’7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 |
C.当CPI低于1%,则有通货紧缩的风险,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和生活会受到影响。 |
D.CPI以零售量或居民消费量为权数,反映消费者所付商品的价格水平。 |
下面对CPI的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府分析和制定货币、财政、价格政策及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要依据CPI。 |
B.CPI是衡量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效率如何的重要指标之一。 |
C.因通货膨胀而调整租借合同、退休或残障人士补贴金等,也要用到CPI。 |
D.根据CPI的变动,可计算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背离的幅度,抑制通货膨胀。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食品、医疗、服务类消费在中国CPI中所占权重较低,说明我国居民在这几方面消 费都很少。 |
B.中国CPI中食品权数位列第一,目前肉价上涨会使食品消费在CPI中比重更高。 |
C.2007年以来肉价带动食品价格上涨,又带动CPI上涨,意味着职工的购买力上升。 |
D.中国CPI中居住的比重位列第三,可见老百姓对居住条件要求越来越高,消费压力 |
不大。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对抗和互补
马季
①相对于“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实际上是指20世纪的文学,或者是指发表在纸质媒体上的作品。
②20世纪初,在国家安危存亡的时刻,以意识形态为主轴的思想之争,已经悄然决定了百年中国的命运。民族的危亡使得文学的“警世”功能被强化,到后来对“阶级斗争”的书写,文学在意识形态旋涡里愈陷愈深。改革开放之后,文学进入黄金时代,但始终没有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反思苦难、颠覆价值的阶段徘徊。当代中国不缺乏具有天赋和才智的作家,却为什么迟迟不能登上世界文学的顶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品格局小,视野窄,不足以表达普世价值观,难以与世界主流文化融合。
③20世纪的一百年特别是后来的50年,文学在思想上的负重前行,解决了民族精神成长的一些问题,但积压的伤痛阻碍了它在新世纪的发展。“网络文学”的出现使这一现象的改变具有了可能性。它基本上摆脱了对意识形态的依附,让文学回归到本能的状态。
④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对自由心灵的表达,是伟大思想与丰富想象力的结合。而“网络文学”的特质正是“表达的高度自由”、强烈的“个性化”和非功利性。网络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与职业,而且绝大多数与文学无关,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身份背景千差万别,他们的创作因此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网络文学往往以颠覆经典文本的面貌出现,在写作中以轻松、嘲讽的气氛取胜,与传统文学正儿八经的叙事、抒情,神与貌皆相去甚远。这就要求我们以全新认知面对这一文学形态。有学者提出,网络文学最鲜明的特征是“写作”与“生存”的共生状态,这与目前主流文坛的写作方式有很大不同,他们是“在生存中写作”,而职业性作家文学则在很大的意义上是“在写作中生存”。
⑤文学的游戏精神也在网络文学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此外,网络文学形式的多样化,也使其成为新的文学发生发展的策源地,它通过不断的尝试,产生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⑥目前是一个文化开放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兼容的时代,“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包容和互补既是必需也是必然。
⑦在网络上,文学作品始终不是一个成品,它如一股涡流,把作者和读者卷入一种动态的互动关系中。网络文学的创作和阅读、作者和读者都是被放在一个由网络构建的立体维度中的,这使得它在形式上较传统文学生动得多,读者可以直接评价甚至参与作品的创作。
⑧传统文学的生产机制是由文学期刊、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等精英权威掌握话语权,网络文学则比较倾向于民间意识。因此,传统文学在思想内容上比较严谨,对作品的审美趣味要求比较严格,对非现实主义的作品持有谨慎怀疑的态度。而网络文学是天马行空,任尔驰骋。它对作者发表、出版权的解放,也实现了“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的平民梦想。
⑨因此,我个人以为,当代中国文学大家必然出现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互补之后的一代人当中。他们将推动中国文学产生一个新的高峰。他们很少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价值观和人生观又与世界主流文化趋同。最初由网络开始走向文学世界,“网络文学”是他们的翼,然后在“传统文学”中他们找到民族的根。于是他们弥合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的鸿沟,使中国文学纵横合一,蔚为大观。
节选自《网络文学:没有航标的河流》根据文意,以下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A.20世纪的文学,或者发表在纸质媒体上的作品,并非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往往以颠覆经典文本的面貌出现,在写作中充满了轻松、嘲讽的气氛。 |
B.当代中国具有天赋和才智的作家,迟迟不能登上世界文学顶峰的重要原因是,他们的作品没有反映普世价值观。 |
C.是在生存中写作,还是在写作中生存,作者认为,这正是网络文学与目前主流文坛在写作方式上的根本区别。 |
D.目前的文化开放与思想兼容的社会现实必然会促进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相互包容与 互补,这将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 |
E.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比较倾向于民间意识,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审美趣味的要求更加自由和开放,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实现艺术家的梦想。下列各项中,不是说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对抗性的一项是
A.网络作家的创作有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 |
B.网络文学的表达高度自由,个性化强烈。 |
C.网络文学在写作中总是以轻松、嘲讽的气氛取胜。 |
D.网络文学在形式上更为生动,作者和读者有一种互动关系。 |
作者认为,当代中国文学大家必然出现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互补后的一代人当中,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揭开甲型流感疫苗神秘面纱
根据我国目前制定的防控策略,即使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制成功也不会上市销售。生产出来的疫苗将用于国家储备,以应对今年秋冬季节可能出现的流感疫情。其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由国家统一调配,国家将根据疫情的发展及其危害程度,判断是否启用储备疫苗。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因为流感疫苗有很多禁忌症,并非人人需要接种;另一方面,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生产出充足的疫苗供全体百姓接种,也没有这个必要,控制流感大流行的关键还是控制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减少传染源。
作为最先得到该型流感病毒多种样本的国家,美国卫生部长、疾控中心专家近期也一再表示,获准生产新型疫苗的制药厂商只需处于待命状态,不急于大批量生产和尽快接种新型流感疫苗。这是在科学家对新型流感病毒尚缺乏充分认识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流感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所作出的理性选择。
储备疫苗一旦启用,将主要为两类人群接种:一类是从事一线医务工作和防疫工作的重点人群;一类是年岁大、体弱、有慢性病等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在感染流感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引起死亡,接种疫苗可以减少病死率。目前中国疾控中心正在研究具体的疫苗接种方案。
流感病毒具有多型善变的特性,与以往的季节性流感病毒相比,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的病毒,必须要用现在流行的病毒制备疫苗才有效。季节性流感疫苗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能否同时接种,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就此进行研究。
尽管我国研究机构已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是疫苗生产企业还是要等世卫组织提供的生产疫苗用毒株。这是因为从患者体内直接分离出的病毒毒株即野毒株毒性强,而生产疫苗用毒株则是经过特殊培养和实验室改造过的重配株,保留了病毒的抗原性和复制能力,并使其致病性丧失或降低到安全所允许的范围之内。生产疫苗需要大量9-11日龄的鸡胚。这些鸡胚由专业的公司培养、提供。毒种稀释后,种入选好的鸡胚的尿囊腔中(相当于人胚胎的羊水),随后将鸡胚放入密闭、无菌、恒温的孵化箱中,使病毒快速繁殖。鸡胚培养一定时间后,抽取尿囊腔里的液体,然后测定病毒血凝滴度,以确定培养的效果。然后将收获的二代病毒再重复同样的步骤进行扩增培养,以获得更多代毒种,为保证其抗原性,一般不超过五代。这样一支毒种就变成了成千上万支,被作为疫苗生产用种子批保留,整个过程需要7-8天。
之后就抽用种子批毒种进行病毒培养,病毒大规模的培养所用的鸡胚一次可达到几万枚,培养收获过程和获得种子批病毒过程一样。
(摘自2009年6月30日《科技日报》)对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制成功也不会上市销售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流感疫苗有很多禁忌症,并非人人需要接种。 |
B.不能够生产出充足的疫苗供全体百姓接种。 |
C.科学家对新型流感病毒尚缺乏充分认识。 |
D.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不快,危害程度不高。 |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的策略的一项是()
A.控制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减少传染源。 |
B.疾控中心正在研究具体的疫苗接种方案。 |
C.生产新型疫苗的制药厂商处于待命状态。 |
D.世卫组织提供生产疫苗用毒株。 |
根据原文信息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之所以不急于大批量生产和尽快接种新型流感疫苗,是因为科学家对新型流感病毒尚缺乏充分认识,疫苗使用的安全性达不到规定标准。 |
B.储备疫苗启用后,将为从事一线医务工作和防疫工作的重点人群和年岁大、体弱、有慢性病等的高危人群接种。 |
C.将收获的二代病毒再重复同样的步骤进行扩增培养,以获得更多代毒种,为保证其抗原性,不超过五代,这样一支毒种就变成了成千上万支。 |
D.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的病毒,必须要用现在流行的病毒制备疫苗才有效,因此,季节性流感疫苗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不能同时接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