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方用下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烧?
【猜想假设】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氢氧化镁均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②MgO+2HCl= MgCl2+H2O
③MgCl2+2NaOH=Mg(OH)2↓+2NaCl
【实验探究】
①上图中镁带剧烈燃烧,冒白烟,有黑色固体生成,并放出大量的热。
②为检验生成物的成分,做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和 化学方程式 |
|
向广口瓶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有黑色固体。 |
I、将黑色固体收集、洗涤、干燥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
黑色固体燃烧,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 |
黑色固体是 ; 涉及该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II、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白烟的成分是 。 |
③为了回收II中的白色沉淀,证明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是 。
(要求写出步骤、试剂、现象和结论)。
【反思提高】通过此次实验的探究,你对燃烧的条件或二氧化碳的灭火有何新认识 。
某同学为了研究炼铁的原理并测定生成铁的质量,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按下图进行实验。
(1)首先,该同学称量氧化铁的质量,然后进行实验,他先打开K1,关闭K2,通入一氧化碳,其目的是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因一氧化碳不纯而引起爆炸,然后关闭K1,打开K2,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再次称量固体的质量,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12克,则生成铁的质量为_____,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两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烧杯内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现有HCl、NaCl、NaOH、Na2CO3等溶液。若进行下列实验,请判断可能的溶液组合。
(1)两两组合进行实验:
① 组合后无明显现象,但发生反应的组合是____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组合后有明显现象,该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意组合进行实验:
若将氢氧化钙溶液逐滴滴入组合溶液中,产生的沉淀与加入的氢氧化钙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则溶液的组合可能是。
已知一种固体化合物由氢、氧、碳、铜四种元素组成,向盛有该化合物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时,固体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得到蓝绿色的氯化铜溶液。
(1)探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①可能是氢气;②;③……
实验:请针对你②和③猜想中的一种,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2)从蓝绿色溶液中提取金属铜。有关实验方案如下:
①操作Ⅰ的名称为;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操作II中加入足量B的目的是;确定此目的已经达到的依据是。
根据下表内容进行活动与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实验 名称 |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
实验 设计 |
![]() |
问题 与结论 |
①该实验应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中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实验 名称 |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
实验 设计 |
![]() |
问题 与结 论 |
①写出氧化铁被还原成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②从环保角度分析,该装置有明显的缺陷,你认为是; ③用该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时,石灰水所起的作用是。 |
探究实验(共8分)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氢氧化钠溶解于水
A B
(1)探究物质性质
上述A、B两个实验都是通过___ ____的变化来间接感知。B实验中___ ____(填a或b)处的水位升高的。
(2)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
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中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它是通过控制可燃物是否与氧气接触和控制___ ____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能证明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_____ _____;采用了___ ____的实验手段
(3)物质性质的应用:
实验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实验1 |
___ ____ |
![]() |
___ ____ |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