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在国防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图1为歼﹣15飞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
(1)国防建设中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铝合金比纯铝的硬度 (填“大”或“小”).
(2)日常生活中铝制品比铁更耐腐蚀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 、 共同作用的结果.
(4)为了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金属.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2的两个实验:
①实验一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
②实验二若出现 现象,可证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5)某兴趣小组对一份含铁的固体样品进行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称取了13.6g固体样品,用图3所示的装置实验,测定的数据如图4所示.
①图3中硬质玻璃管中的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固体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 克.
③将上述反应后11.2g的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不写计算过程).
2008年5月5日早上,上海某路公交车上发生自燃,当场死亡3人。
据调查,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乘客携有易燃物。
(1)乘客携带的易燃物可能是____________ (举出一种生活中常见易燃物名称)。
(2)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
因此,造成此次火灾的另一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汽车有焦味儿,冒出蓝色或黑色浓烟时,即是自燃的先兆。在①大声呼救②马上
停车③关闭电源④抢救车内财物⑤取出灭火器,给油箱和燃烧部分灭火,避免爆炸⑥尽快
远离现场逃生等项措施中,你认为司机此时最应该做的三件事是____________ (填代码)。
(4)灭火器是必须随车携带的装备。则车用灭火器最好使用___________ (填“泡沫”或“干粉”)灭火器。
(5)作为目击者,发现火灾后,应及时拨打火警电话________ (填电话号码)。
(6)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若乘车人员衣服被火烧着,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月,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材料二: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1)聚氨酯泡沫塑料属于材料(填“有机”或“无机”)。
请回答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点化学性质。
(2)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填标号)
A. 提供氧气 B.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 提供可燃物
(3)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答一点)
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10贵港1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相关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邻居由于吸烟,乱扔烟头,不慎引燃被子而发生火灾,则烟头在引发火灾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OH)3,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反应。
(10邵阳24)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下表是混有甲烷的空气在有限空间内点火时的现象:
| 混合气体中甲烷的体积分数 |
2.0% |
4.0% |
5.0% |
6.0% |
9.0% |
10.0% |
15.0% |
16.0% |
18.0% |
| 点燃时的现象 |
不爆炸 |
不爆炸 |
爆炸 |
爆炸 |
强烈爆炸 |
爆炸 |
爆炸 |
燃烧 |
燃烧 |
(1)写出甲烷爆炸时的化学方程式;
(2)若在有限空间内甲烷、与空气按1:6的体积比混合,点燃时的现象为;
(3)煤矿的矿井中常含有甲烷,你认为煤矿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