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在盛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实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 |
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呈均匀分布 |
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共生 |
D.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 |
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果实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F1的果实重135~165克。则乙的基因型是
A.aaBBcc | B.AaBBcc | C.AaBbCc | D.aaBbCc |
如图所示为某生物核基因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合成一条肽链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则该条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氧原子 |
B.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内,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 |
C.RNA与DNA的杂交区域中既有A—T又有 U—A之间的配对 |
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 |
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
B.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
C.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
D.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有氢键,RNA也可有氢键
B.人体成熟红细胞、浆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均不能合成DNA聚合酶
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有中心体的倍增
D.线粒体、核糖体、质粒、ATP等结构或物质都含有C、H、O、N、P
如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CD段细胞和FG段细胞中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
B.从曲线的D点开始,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 |
C.该曲线中EF段的形成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
D.导致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相同位点出现不同基因的变化可能发生在BD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