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胡萝卜幼苗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氧气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结果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在20℃时,用5klx光照胡萝卜幼苗,胡萝卜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 |
| B.在20℃时,分别用10klx和5klx光照胡萝卜幼苗10小时,再黑暗14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量前者比后者多28.125 mg |
| C.在10℃时,用5klx光照胡萝卜幼苗10小时,胡萝卜幼苗所有叶肉细胞产生的氧气为35mg |
| D.在10℃时,用10klx光照胡萝卜幼苗4.8小时后,再将胡萝卜幼苗转入20℃黑暗环境19.2小时,氧气变化量为0 |
为验证生长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h,然后分别转入5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中,同时以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作对照,在23℃的条件下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实验重复5次,结果取平均值,并绘制成下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能证明生长素和赤霉素有协同作用 |
| B.实验组中生长素或赤霉素均应用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 |
| C.浸入蒸馏水中1h的目的是排除内源植物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 D.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
|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差别越来越大,进而向不同方向进化 |
| 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
| D.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下图为3种植物激素及NAA(萘乙酸,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模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激素甲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
| B.用水浸泡种子可降低激素乙的含量,促进萌发 |
| C.激素乙和细胞分裂素具有协同作用 |
| D.生产中诱导单性结实常用丙而不用NAA |
关于细胞内以下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能够在生物膜上完成的过程是2、5、6、7、8 |
| B.过程3、4都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都需要酶的催化 |
| C.图中7过程需要1过程的参与,而8过程中同时进行了2过程 |
| D.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线粒体通过2过程合成的ATP比叶绿体通过2过程合成的ATP用途单一 |
疏果(人为地去除一部分幼果)对某植物CO2同化速率及叶片蔗糖和淀粉积累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疏果百分率越大,叶片光合作用速率越高 |
| B.疏果百分率下降会导致叶片蔗糖和淀粉积累增加 |
| C.若将部分叶片遮光会提高非遮光叶片CO2同化速率 |
| D.叶片合成的蔗糖和淀粉积累在叶肉细胞的细胞溶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