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山西的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着百万豪车,住着千万豪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B.面对“义而致富,仁而致富”,如果颜渊、原宪依然选择栖于陋巷中,箪食瓢饮、安贫乐道,那应该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了。
C.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初生牛犊,在无照驾驶、肇事打人之后,又因为轮奸罪再陷囹圄,其“坑爹”行为引起人们对“星二代”的热议。
D.网络已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网络语言,但网上登载的一些文章有的文辞并不精美,有的不通文墨,词不达意。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成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gě)寂寥(liáo) 彷(páng)徨惆怅(chàng)
B.遒劲(jìn) 颓圮(pǐ)瓦菲(fēi)青荇(xìng)
C.浪遏(è)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huò)
D.虔(qiān)诚忸怩(ní)深邃(suì)团箕(qí)

关于曾卓的诗作《悬崖边的树》的鉴赏,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悬崖边的树
曾 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 它的弯曲的身体 / 留下了风的形状 / 它似乎即将跌进深谷里 /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A.首先是远景。“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喻指正义的进步的时代潮流,展示了“树”生存的社会环境,“奇异”是说风具有卓尔不凡的品质。
B.接着是近景。不管处境多么孤寂,“悬崖的树”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和向往。“倔强”,体现它逆境中的坚定。
C.最后是特写镜头。树那凌空欲飞的神态,令人肃然起敬。
D.遇磨难而不消沉,经风雨而不易其志,悬崖边的树欲倒却又傲然挺立,可以被看作理想化人格的象征。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欢乐
何其芳
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阴?/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我的忧郁?

A.这是一首柔美的小诗,其最大特色是:诗人用通感的手法,借助各种感官知觉,以具体的比喻意象,呈现了自己对欢乐这一高度抽象情感的层层体验。
B.第一节,诗人借助听觉和色彩视觉,将欢乐的深层美及其深层体验呈现在读者面前。欢乐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轻松明丽的一种心象景观。
C.第二节,诗人则调用触觉和视觉,敏锐地抓住欢乐沁人心脾、暖人身心地表层审美特质及其体验。欢乐是一份能够使心灵“微微颤抖”的慰藉、关怀和呵护。
D.第三节,诗人将动态的视觉、嗅觉和听觉,交替使用,勾勒出欢乐如水中花、雾中月的飘忽不定,把自己从欢乐的沉思冥想中突然拉回铁一般冷酷的现实,暗示了现实中没有乐土以及诗人内心的忧郁、孤独和彷徨。

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对诗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篱笆那边
[美·狄金森]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意/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
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 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

A.这首诗形式短小,语言简朴,但又给人无限的遐想。
B.诗的结尾意味深长,无疑是对“上帝”调侃。
C.诗借孩子的口吻写,既充满童趣,又富有哲理。
D.此诗主旨在于反映人们在追求美好事物过程中的艰辛。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
B.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C.艾青自抗日战争以来,目睹祖国河山惨遭践踏,人民蒙受深重苦难的历史,在《我爱这土地》中喷发出强烈的爱国之情。
D.专家们认为,致使这个地区工业生产落后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不高,职责不清,体制不顺,投资不足造成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