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②镪:成串的钱。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公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怀:衔恨。
C.就院一员往漕闱易:更换。
D.察官,朝论多属燧阙:失职。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
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妄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一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久之,文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希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糟糠。今君又尚厚积余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木禺人曰:‘天雨,子将败矣。’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
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盂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去。
齐湣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尝君(入秦)。孟尝君至,则以为齐相,任政。后齐湣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湣王亡在莒,遂死。齐襄王立,而盂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齐襄王新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文卒,谥为孟尝君。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绝嗣无后也。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婴告其母曰:“勿也。”举:举起。 B.吾令若去此子,而敢之生:养活。
C.仆妾余粱肉而士不糟糠厌:厌弃。 D.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告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母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齐湣王亡在莒,遂死积土成山,风雨兴
C.遂灭一县去吾当先斩
D.忘公家之事日损梦见叔带持要哭.

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孟尝君贤能的一项是
①于是婴乃礼文②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③孟尝君将入秦
④以为齐相,任政⑤乃如魏⑥与燕共伐破齐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田婴一开始很不喜欢孟尝君田文这个贱妾之子,但由于自己也是庶出,同病相怜,后来还是对他委以重任,甚至将其立为太子。
B.孟尝君因为田婴虽然手握重权,却奢侈专横,只知为个人积累财富,不顾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对他十分不满,于是直言责备。
C.齐湣王曾经派遣盂尝君到秦国去,当孟尝君回来后让他当了齐国的宰相,掌管国家大事,可是在灭掉宋国后,齐王却骄傲起来,一心想除掉孟尝君。
D.孟尝君与信陵君并列“战国四公子”,是因为他俩都是才华出众、心胸宽广,对待士人尊重礼让,对待百姓关爱同情,对待祖国忠贞不二。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
“子休矣。”(5分)
(2)孟尝君在薛,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 (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陆玩字士瑶。器量淹雅,弱冠有美名,贺循每称其清允平当,郡檄纲纪,东海王越辟为掾,皆不就。元帝引为丞相参军。时王导初至江左,思结人情,请婚于玩。玩对曰:“培缕无松柏,薰莸不同器。玩虽不才,义不能为乱伦之始。”导乃止。玩尝诣导食酪,因而得疾。与导笺曰:“仆虽吴人,几为伧鬼。”其轻易权贵如此。
累加奋武将军,征拜侍中,疾辞。王敦请为长史,逼以军期,不得已,乃从命。敦平,尚书令郗鉴议敦佐吏不能匡正奸恶,宜皆免官禁锢。会温峤上表申理,得不坐。复拜侍中,迁吏部尚书,领会稽王师,不拜。转尚书左仆射,领本州大中正。及苏峻反,遣玩与兄晔俱守宫城。玩说匡术归顺,以功封兴平伯。转尚书今。
寻而王导、郗鉴、庾亮相继而薨,朝野显以为三良既没,国家殄瘁。以玩有德望,迁侍中、司空,给羽林四十人。玩既拜,有人诣之,索杯酒,泻置柱梁之间,咒曰:“当今乏材,以尔为柱石,莫倾人梁栋邪!”玩笑曰:“戢卿良箴。”既而叹息,谓宾客曰:“以我为三公,是天下为无人。”谈者以为言。
玩虽登公辅,谦让不辟掾属。成帝闻而劝之。玩不得已而从命,所辟皆寒素有行之士。玩翼亮累世,常以弘重为人主所贵,加性通雅,不以名位格物,诱纳后进,谦若布衣,由是播绅之徒莫不隆其德宇。后疾甚,上表曰:“臣年向中寿,穷极宠荣,终身归全,将复何恨!”惟愿陛下崇明圣德,弘敷洪化,曾构祖宗之基,道济群生之命。臣不胜临命遗恋之情,贪及视息,上表以闻。”薨年六十四,谥曰康,给兵千人,守冢七十家。太元中,功臣普被减削,司空何充等止得六家,以玩有佐命之勋,先陪陵而葬,由是特置兴平伯官属以卫墓。
(《晋书·列传四十七》)
注:①纲纪:官职名,指州郡的主簿。②培填(1ǒu):小土丘。③薰莸: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④伧鬼:南方人对北方人的轻蔑称呼。⑤翼亮:辅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循每称其清平当允:公允
B.玩尝导食酪诣:前往
C.领会稽王师,不拜让:推辞
D.谈者以为言知:知己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征拜侍中,疾辞 B.思结人情,请婚
夫夷近,则游者众请奉命求救孙将军
C.玩不得已从命 D.当今乏材,以尔柱石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不见舆薪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直接表现陆玩“器量淹雅”的一组是
①玩虽不才,义不能为乱伦之始 ②转尚书左仆射,领本州大中正 ③玩笑曰:“戢卿良箴。”④玩潜说匡术归顺 ⑤玩虽登公辅,谦让不辟掾属 ⑥不以名位格物,诱纳后进,谦若布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玩弱冠之年就颇有美名,且性情刚直,不慕权贵,曾因到王导家食酪而造成身体不适,就写信对其嘲讽。
B.王敦被平定后,郗鉴以王敦的属吏没有履行匡正奸恶的职责为名,将陆玩等全部属吏予以囚禁,后经温峤营救得以释放。
C.陆玩被提拔为侍中、司空后,曾有人前往拜访他,其间此人索酒倒在梁柱之间,以警示陆玩要珍惜朝廷任用,有所作为。
D.陆玩去世后,因其对朝廷有辅佐创业之功,死后备极哀荣,不仅能够陪葬先帝,而且朝廷还特地设置机构以保卫其墓地。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而王导、郗鉴、庾亮相继而薨,朝野成以为三良既没,国家殄瘁。(5分)
(2)后疾甚,上表曰:“臣年向中寿,穷极宠荣,终身归全,将复何恨!”(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卫玄,字文升,河南洛阳人也。祖悦,魏司农卿,父檦,侍中、左武卫大将军,玄少有器识。高祖作相,检校熊州事。和州蛮反,玄以行军总管击平之。及高祖受禅,迁淮州总管,进封同轨郡公,事免。
仁寿初,山獠作乱,出为资州刺史以镇抚之。玄既到官,时獠攻围大牢镇,玄单骑造其营,谓群獠曰:“我是刺史,衔天子诏安养汝等,勿惊惧也。”诸贼莫敢动。于是晓以利害,渠帅感悦,解兵而去,前后归附者十馀万口。高祖大悦,赐缣二十匹,除遂州总管,仍令剑南安抚。炀帝即位,复征为卫尉卿。夷、獠攀恋数百里不绝。玄晓之曰:“天子诏征,不可久住。”与之诀,夷、獠各挥涕而去。
岁馀,迁工部尚书。其后拜魏郡太守,尚书如故。帝谓玄日:“魏郡名都,冲要所,民多奸猾,是以烦公。此郡去都,道里非远,宜数往来,询谋朝政。"赐物五百段而遣之。未几,拜右候卫大将军,检校左候卫事。
会杨玄感围逼东都,玄率步骑七万援之。至华阴,掘杨素冢,焚其骸骨,其茔域,示士卒以必死。既出潼关,议者恐崤、函有伏兵,请于陕县沿流东下,直趣河阳,以攻其背。玄曰:“以吾度之,此计非竖子所及。”于是鼓行进。既度函谷,卒如所。于是遣武贲郎将张峻为疑军于南道,玄大兵直趣城北,玄感拒之,玄且战且行,屯军金谷。于军中扫地而祭高祖,词气抑扬,三军莫不涕咽。时众寡不敌,与贼频战不利,死伤大半。玄感尽锐来攻,玄苦战,贼稍却,进屯北芒。会宇文述、来护兒等援兵至,玄感惧而西遁。玄遣通议大夫斛斯万善、监门直阁庞玉前锋追之,及于阌乡,与宇文述等合击破之。
十一年,诏玄安抚关中。时盗贼蜂起,百姓饥馑,玄竟不能救恤,而官方坏乱,货贿公行。玄自以年老,上表乞骸骨。义宁中卒,时年七十七。
(选自《隋书卷六十三·列传第二十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封同轨郡公,事免坐:因……犯罪
B.焚其骸骨,其茔域夷:铲平
C.既度函谷,卒如所量:估量
D.玄感拒之逆:逆料,想到将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与之诀②若民,则无恒产,无恒心
B.①魏郡名都,冲要所②若夫乘天地
C.①于是鼓行进②若无罪就死地
D.①玄大兵直趣城北②挟泰山超北海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卫玄“有器识”的一组是()
①玄以行军总管击平之②前后归附者十馀万口③炀帝即位,复征为卫尉卿④以吾度之,此计非竖子所及⑤于是遣武贲郎将张峻为疑军于南道⑥与宇文述等合击破之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玄年少时就很有才干和见识。高祖作相时,他担任检校熊州事,高祖登基称帝后,升迁他做淮州总管,又进封同轨郡公。
B.卫玄出任资州刺史时,叛乱的獠人围攻大牢镇,卫玄独身一骑到山獠的营地,以刺史的身份奉天子的诏令去安抚开导他们。
C.因为众寡悬殊,卫玄跟杨玄感多次交战都不利,死伤大半,于是就在军中清扫地面,祭奠逝者,三军没有谁不伤心流泪的。
D.关中盗贼蜂起,百姓饥馑之时,朝廷让卫玄去安抚,而当时官方败坏混乱,贿赂公然进行,卫玄终究没有能救恤。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于是晓以利害,渠帅感悦,解兵而去。
(2)此郡去都,道里非远,宜数往来,询谋朝政。
(3)以吾度之,此计非竖子所及。

(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上梅直讲书苏 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
【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掌管
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出游
C.非左右为之先容:介绍,推荐
D.车骑数十人从:带领 ,使……随从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3分)
(1)夫天下虽不能容,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2)使闾巷小民,聚观赞叹之
(3)夫召公之贤, 以管、蔡之亲
(4)而欧阳公亦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

A.(1)和(2)相同,(3)和(4)不同 B.(1)和(2)相同,( 3)和(4)也相同
C.(1)和(2)不同,(3)和(4)相同 D.(1)和(2)不同,(3)和(4)也不同

下列不能表明苏轼快乐观的一项是 (3分)

A.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B.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C.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D.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畅谈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进一步培养的愿望。
B.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样写,表明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
C.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周公的富贵实在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因为周公的心思连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都不能够了解。
D.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人不能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空守着贫贱,而如果自己能和大贤人一样也成为贤人,那就十分快乐了。

把文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
(2)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
(3)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水莽草
蒲松龄
水莽,毒草也。食之,立死,即为水莽鬼。俗传此鬼不得轮回,必再有毒死者,始代之。
有祝生,其同年某,中途燥渴思饮。俄见道旁一媪,张棚施饮,趋之。媪承迎入棚,给奉甚殷。嗅之有异味,不类茶茗,置不饮,起而出。媪急止客,便唤:“三娘,可将好茶一杯来。”俄有少女,捧茶自棚后出,年约十四五,姿容艳绝。生受盏神驰;嗅其茶,芳烈无伦;吸尽再索。至同年家,觉心头作恶,疑茶为患,以情告某。某骇曰:“殆矣!此水莽鬼也。先君死于是。是不可救,且为奈何?”某悬想曰:“此必寇三娘也。数年前,食水莽而死,必此为魅。”或言受魅者,若知鬼姓氏,求其故裆,煮服可痊。某急诣寇所,实告情,长跪哀恳;寇以其将代女死,故执不与。某忿而返,以告生。生亦切齿恨之,曰:“我死,必不令彼女脱生!”某舁送之,将至家门而卒。母号涕葬之。遗一子,周岁。妻不能守节,半年改醮去。母留孤自哺,劬瘁不堪,朝夕悲啼。
一日,方抱儿哭室中,生悄然忽入。母大骇,挥涕问之。答云:“儿地下闻母哭,甚怆怀,故来奉晨昏耳。儿虽死,已有家室,即同来分母劳,母其勿悲。”母问:“儿妇何人?”曰:“寇氏坐听儿死,儿甚之。死后欲寻三娘,遇某庚伯,相指示。儿驰去,强捉之来。今为儿妇,亦相得。”移时,门外一女子入,华妆艳丽,伏地拜母。生曰:“此寇三娘也。”虽非生人,母视之,情怀差慰。生便遣三娘操作。三娘雅不习惯,然承顺殊怜人。由此居故室,遂留不去。
女请母告诸家。生意勿告;而母承女意,卒告之。寇家翁媪,闻而大骇,命车疾至。视之,果三娘。相向哭失声,女劝止之。媪视生家良贫,意甚忧悼。女曰:“人已鬼,又何厌贫?祝郎母子,情义拳拳,儿固已安矣。”因顾生曰:“既婿矣,而不拜岳,妾复何心?”生乃投拜。女便入厨下,代母执炊,供翁媪。媪视之凄心。既归,即遣两婢为之服役,遗金百斤、布帛数十匹。寇亦时招归宁。居数日,辄曰:“家中无人,宜早送儿还。”故稽之,则飘然自归。翁乃代生起夏屋,营备臻至。
一日,村中有中水莽毒者,死而复苏,相传为异。生曰:“是我活之也。彼为李九所害,我为之驱其鬼而去之。”母曰:“汝何不取人以自代?”曰:“儿深恨此等辈,方将尽驱除之,何屑此为!且儿事母最乐,不愿生也。”由是中毒者,往往具丰筵,祷诸其庭,辄有效。
积十余年,母死。生夫妇亦哀毁,命儿以礼仪葬母。
一日,谓子曰:“上帝以我有功人世,策四渎牧龙君,今行矣。”俄见庭下有四马,驾黄檐车,马四股皆鳞甲。夫妻盛装出,同登一舆。子泣拜,瞬息而渺。其子请诸寇翁,以三娘骸骨与生合葬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同年:古时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另指同年龄或同一年。②劬瘁:辛劳,劳苦。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祝生,其同年某,中途燥渴思饮造:拜访
B.母号涕葬之。遗一子,周岁甫:刚刚
C.寇氏坐听儿死,儿甚之恨:遗憾
D.祝郎母子,情义拳拳拳拳:恳切,诚挚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儿固已安
②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B.①某急诣寇所,实告
②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C.①儿地下闻母哭,甚怆怀
②若亡郑而有益君,敢以烦执事
D.①上帝以我有功人世,策四渎牧龙君

②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怀王左徒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祝生事母至孝的一项是
①劬瘁不堪,朝夕悲啼②儿地下闻母哭,甚怆于怀,故来奉晨昏耳
③生乃投拜④代母执炊,供翁媪
⑤已有家室,即同来分母劳,母其勿悲⑥儿事母最乐,不愿生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④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说中了水莽草毒的人,如知道害他的鬼的姓名,只要得到他生前穿过的裤子,煎水服用,就可以痊愈。祝生的同年到寇三娘家,请求帮忙。寇家因为有人做女儿的替身,女儿就可以投胎再生,坚决不给。没得到解药的祝生被同年背着回家,快到家门时就死了。
B.寇家时常让三娘回去省亲,住几天后,三娘就要借“家中无人照顾,还是让我早点回去吧”的理由回祝家,回家前,特意给娘家叩头。可见,三娘对自己的父母也很孝顺。
C.祝生虽中水莽草毒而为鬼,但他没有像其他鬼一样找人代替自己,而且他还非常憎恨那些找人替死的水莽鬼,因此开始驱鬼,救了很多人。
D.祝生的善行感动了天帝。天帝任命祝生做四渎牧龙君,祝生和三娘都得道成仙。最终,祝生的儿子经寇家同意后,将三娘骸骨与祝生合葬在一起。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君死于是。是不可救,且为奈何?
(2)因顾生曰:“既婿矣,而不拜岳,妾复何心?”
(3)由是中毒者,往往具丰筵,祷诸其庭,辄有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