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液中存在多种平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下列几种溶液:a.NH3·H2O b.CH3COONa c.NH4Cl d.NaHSO4
常温下呈酸性的溶液有 (填序号)。
(2)已知25CO时,醋酸的Ka=1.8×10-5 碳酸的Ka1=4.3×10-7 Ka2=5.6×10-11。有①NaH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③NaOH溶液各25 mL,浓度均为0.1 mol·L-1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顺序为 (请用序号填空);已知NaHCO3溶液呈碱性,该溶液中除水的电离外还存在着两个平衡,用电离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浓度均为0.1 mol•L-1的 ①盐酸②硫酸③醋酸三种溶液,(请用序号填空) 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中和一定量NaOH溶液生成正盐时,需上述三种酸的体积依次的大小关系为 ;
(4)25℃时,AgCl的Ksp=1.8×10-10 ,试写出AgCl溶解平衡的表达式: ,现将足量AgCl固体投入100mL0.1mol/L MgCl2溶液充分搅拌后冷却到25℃时,此时c(Ag+)= mol/L(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苹果酸结构如下,常用做汽水、糖果的添加剂。
试写出苹果酸分别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与Na。
(2)与Na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CH3CH2OH按物质的量比1∶2反应(浓H2SO4,△)___________。
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B的核电荷数比A大1,C原子的电子总数比B原子的电子总数多4; 1molA的单质能跟足量的盐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可置换出22.4L的H2,这时A转变为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试回答:
(1)写出A和C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与B的离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中,有一种分子可与盐酸化合生成一种盐,该盐的化学式是;
(3)写出C元素的单质和甲烷发生一元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A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利用Zn+2FeCl3=ZnCl2+2FeCl2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 ,负极 ,电解质溶液 ,电极反应式、 。
(2)下列操作中能使所配制的NaOH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称量的是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
B容量瓶不干燥
C将溶解于烧杯中的NaOH溶液未经冷却就转移到容量瓶中进行配制。
D混匀容量瓶中溶液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E.定容时,俯视液面使之与刻度线相切
已知A、B、C、D、E均为常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
请回答:
(1)若A为金属单质Fe,B、C为非金属单质,且常温下B、C均为无色气体,D为黑色晶体,则B的分子式为_________,A和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A为非金属单质,B为金属单质,C为常见酸,且C的组成中含有与A相同的元素。则C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A和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D的离子方程式为。
(3)若A、C分别为常见强酸和常见强碱,B为金属氧化物,则B的分子式为_________,A和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D的离子方程式为。
(1)Zn粒和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会减慢,当加热或加入浓盐酸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由此判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和。
(2)为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的速率变化,某同学的实验测定方法是: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氢气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体积/mL |
50 |
120 |
232 |
290 |
310 |
①哪一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_______(填“0~1 min”或“1~2 min”或“2~3 min”或“3~4 min”或“4~5min”)。
②2~3 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为________。
③试分析1~3min时间段里,反应速率变大的主要原因。
(3)对于容积固定的反应:N2(g)+3H2(g) 2NH3(g)(正反应放热),达到平衡的标志有___。
A N2、H2、NH3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B总压强不变
C 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D N2、H2、NH3的浓度相等
E.N2、H2不再起反应 F.v(N2)=v(H2)
G.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H.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I.正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逆反应吸收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