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每题2分)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知州性褊急,数以胸臆决事不当,若水固争不能得,辄曰:“当陪奉赎铜耳。” 已而果为朝廷及上司所驳,州官皆以赎论。知州愧谢,已而复然,前后如此,数矣。
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奴父母讼于州,命录事参军鞠(审讯)之。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富民不胜榜楚,自诬服。具上,州官审复无反异,皆以为得实矣,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录事诣若水厅事诟之:“若受富民钱,欲出其死罪耶?” 若水笑谢曰:“今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留,孰观其狱词耶?” 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日诣州,屏人言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惊曰:“安在?”若水困密送女奴于知州。乃垂帘引女奴父母问曰:“汝今见汝女识之乎?” 对曰:“安有不识也?” 因从帘中推出示之,父母泣曰:“是也。”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矣。”知州曰:“推官之赐也,非我也。”其人趣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
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奏论其功,若水因辞曰:“若水但求狱事正,人不冤死耳,论功非本心也。”知州叹服。录事诣若水叩头愧谢,于是远近翕然称之。
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乃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劾:揭发罪状
B.留其数日不决狱:牢房
C.录事若水叩头愧谢诣:到……(拜见)
D.观其狱词耶孰:仔细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知州性褊急褊急:指气量狭小,性情急躁
B.当陪奉赎铜耳赎铜:指用钱赎罪
C.或为元谋元谋:原谋者。元通“原”
D.富民不胜榜楚榜楚:指刑杖拷打的痛苦

“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把案件压下了将近十天,知州屡次派人追去都不听
B.把他们留下来将近十天,知州屡次派人追去都不听
C.把他们留下来将近十天,知州一再催促都没用
D.把案件压下了将近十天,知州一再催促都没用

“微使君之赐”、“或从而加功”在原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如果不是你的恩赐 / 有人跟着当了帮凶
B.如果不是你的恩赐 / 或者从中得到好处
C.要不是您暗中恩典 / 或者从中得到好处
D.要不是您暗中恩典 / 有人跟着当了帮凶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钱若水在审理富民一案中不惧上司威逼、同事责难的一组是( )
①若水固争不能得。②留其狱数日不决。③录事诣若水厅事诟之。④今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留,孰观其狱词耶?⑤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上下皆怪之。⑥若水但求狱事正,人不冤死耳!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下列是对本文中心内容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简介知州为人,后面则详叙富民冤狱及其平反的经过,前后鲜明对照,从而赞颂钱若水的高尚品德。
B.本文先写录事挟私报仇,制造冤狱,后写钱若水办案仔细,公正,不徇私情,人物鲜明对照,突出了钱若水的高尚品德。
C.钱若水办案认真,公正,注重调查研究,他暗中派人寻找女奴,终于弄清事实真相,释放富民父子,平反了冤狱。
D.钱若水办案认真,公正,不畏强御,注重调查研究,为人洗雪冤狱,不图报恩,不计功劳,为官清正,令人叹服。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8处)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温造,字简舆,姿表瑰杰,性嗜书,少盛气。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欣然日:“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日:“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日:“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劫,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
长庆初,为太原幽镇宣谕使。还,迁殿中侍御史。田弘正遇害,以起居舍人复宣慰镇州行营。顷之,谏议大夫李景俭得过宰相,造坐与饮,出为朗州刺史。开后乡渠百里,溉田二千顷,民获其利,号“右史渠”。迁左司郎中,寻进御史中丞。
造性刚急,人或忤己,虽贵势,亦以气出其上。道遇左补阙李虞,恚不避,捕从者笞辱。左拾遗舒元褒等建言:“造弃蔑典礼,无所畏,辱天子侍臣。凡事小而关分理者,不可失广,道路。失之,则乱所由生。遗、补虽卑,侍臣也;中丞虽高,法支也;侍臣见陵则恭不广,法吏自恣则法坏。造擅自尊大,忽僭拟之嫌,请得论罪。”帝乃诏:台官、供奉官共,听先后行,相值则揖。造弹击无所回畏,发南曾伪官九十人,主吏皆论死。迁尚书右丞,封祁县子。
大和四年,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造果决斩首凡八百余人。亲杀绛者,醢之;号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余悉投之汉江。
大和五年,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俄节度河阳。奏复怀州古秦渠枋口堰,以溉济源等四县田五千顷。大和七年,召为御史大夫。方倚以相,会疾,不能朝,改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选材于《新唐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招礼币:钱币
B.谏议大夫李景俭得宰相过:拜访
C.听先后行,相则揖值:遇见
D.众谓造可其乱夷:平定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建封闻,诏驰入空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B.忽僭拟嫌师道不传也久矣
C.造坐饮客亦知夫水月乎
D.授检校右散骑常侍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2)侍臣见陵则恭不广,法吏自恣则法坏。
文言文中,传主温造为官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邵道人传
李梦阳
邵道人者,蜀人也。至庆阳,年七十余矣。道人不欲言,凡所颐指色授,故莫究所自,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道人馆于钟楼街周家,筑土,被衲,无昼夜露坐。郡中诸子弟少年争事道人。道人凡所颐指色授之,诸子弟少年无不道人意者。
道人喜看病,病者家请往,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即可活,道人则目诸弟子,而诸弟子则置饭病者前,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诵大悲咒,已,起尺摩病者曰:“瘥矣!”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然道人不取钱,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病者家脱有见饭饭道人,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食之,若加饭,更以碗列之,不食也。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曰:“更造美食?”道人则不食。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人更造也。
道人善饮水,乡野人闻之,争请,愿观道人饮水,道人微笑然之。弟子前置水,道人目弟子,令乡野人自置水,亦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饮之。若冬月水冰,则闻道人齿间瀺瀺声,顷之,肩踊面红,汗簌簌下若雨也。
道人与予世父同时,世父患胫疡久不愈。以问道人,道人曰:“此祟也,往聘于某氏乎?谓其女陋也,将更聘之,女惭而缢死,此其祟也。”世父大惊,伏地顿首曰:“奈何?”道人曰:“今遇我,三日解矣。”三日疡果瘥。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一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诸弟子悟其归谓死也,环守之。夜有登几伺其息者,道人犹挥肱坠焉。夜半,霹雳隐隐起屋脊,若戈士甲马战斗之声。诸弟子震慑伏地,天明起视,则道人死矣。
赞曰:子不语怪。若道人者,何如人哉?二氏惑世乱政,而道人口悛悛不欲道辞。急人所难,而后已。呜呼,是所谓逃于墨者,非耶?
(选自明代李梦阳《空同集》)
【注释】二氏:此指佛教、道教两家。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弟少年无不道人意者当:适合
B.道人微笑然之颔:点头
C.诸弟子悟其归谓死也始:起初
D.急人所难,而后已弊:通“毙”,死亡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碗列诸案 B.更造美食
不赂者赂者丧。且君尝晋君赐矣
C.若往聘某氏乎 D.夜有登几伺其息者

归璧赵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邵道人“诚谨忠厚”的一组是
①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②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
③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④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
⑤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道人无论白天昼夜都坐在露天处,他平常不愿说话,郡中的少年争相侍奉他,他就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B.邵道人喜欢替人看病,而且从不收钱,只需病家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月拿出一尺布作衣服里子,布够了,便不再拿取。
C.邵道人擅长喝水,乡里人争相观看。道人让乡里人用碗盛好水摆放在桌案上,无论有多少碗水,他都会一饮而尽。
D.邵道人临死前的那天晚上,屋脊上发出了金戈铁马般的声响,弟子们都很害怕,第二天天亮,才发现邵道人已经死去。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莫究所自,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
(2)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
(3)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更造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果敢有材气。以进士起家,补许田县尉。时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则部送刍粮,为一月计。则曰:“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湘惧无以给,遣则遂入奏。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命记姓名中书。后李继隆讨贼,久不解,湘语则曰:“微子几败我事。”一日,继隆移文转运司曰:“兵且深入,粮有继乎?”则告湘曰:“彼师老将归,欲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已而果为则所料。后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得吏所匿铜数万斤,吏惧且死,则曰:“马伏波(西汉名将马援)哀重囚而纵之,吾岂重货而轻数人之生乎?”籍为羡余,不之罪。改江、淮制置发运使,累迁尚书户部员外郎。
初,丁谓举进士,客许田,则厚遇之,谓贵显,故则骤进用。至是,谓罢政事,出则为京西转运使,迁礼部郎中。……徙广西路转运使。有番舶遭风至琼州,且告食乏,不能去。则命贷钱三百万,吏白夷人狡诈,又风波不可期。则曰:“彼以急难投我,可拒而不与邪?”已而偿所贷如期。又按宜州重辟十九人,为辨活者九人。
乾兴初,坐丁谓党,降知信州,徙福州……复为太常少卿,知池州。未行,复谏议大夫,徙河北都转运使。初,则在湖北,殿中侍御史王沿尝就则假官舟贩盐,又以其子为名祈买酒场。至是,张宗诲擿发之,按验得实,出则知陈州。逾月,授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刘随上疏言:“则奸邪贪滥闻天下,比命知池州,不肯行,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讽劝在位?”后徙杭州,再迁兵部侍郎致仕,卒。
  则无廉名,喜交结,尚风义。在福州时,前守陈绛尝延蜀人龙昌期为众人讲《易》,二人得钱十万。绛既坐罪,遂自成都械昌期至。则破械宾礼之,出俸钱为之偿。
 (《宋史•列传第五十八•胡则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称旨称:符合
B.籍为羡余籍:没收
C.坐丁谓党坐:犯…罪
D.再迁兵部侍郎致仕致仕:退休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胡则“尚风义”的一组是
①已而果为则所料。②籍为羡余,不之罪。
③谓贵显,故则骤进用。④则命贷钱三百万。
⑤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⑥则破械馆以宾礼,出俸钱为偿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则果敢有材气。一次入朝奏事时,宋太宗询问他边策之事,他凭借其回答而深受太宗赏识,名字被记进了中书省。
B.胡则大度有器量。他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时,效仿西汉名将马援,对于那些私自藏匿铜钱的官吏宽大为怀,并没有加以追查。
C.胡则有急人之困的品格。他在担任广西路转运使时,对落难求助的外国商人,不顾手下官吏的反对,借给了他们三百万钱,表现出了急人之困的品格。
D.胡则为官有才干,屡受重用,但“喜交结,尚风义”的性格也曾使他犯了不少错误,致使他一生仕途坎坷。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又按宜州重辟十九人,为辨活者九人。
(2)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窦参,字时中,工部尚书诞之玄孙。参法令,通政术,性矜严,强直果断。少以门廕,累官至万年尉。时同僚有直官曹者,将夕,闻亲疾,请参代之。会狱囚亡走,京兆尹按直簿,将奏,参遽请曰:“彼不及状谒,参实代之,宜当罪。”坐贬江夏尉,人多义之。
累迁奉先尉。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参捕理芬兄弟当死,众官皆请俟免丧,参曰:“子父生,父由子死,若以丧延罪,是杀父不坐也。”皆正其罪杖杀之,一县畏伏。转大理司直。按狱江淮,扬州,节度使陈少游骄蹇,不郊迎,令军吏传问,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促诣参,参不俟济江。时婺州刺史邓珽坐赃八千贯,珽与执政①有旧,会赦,欲免赃。诏百僚于尚书省杂议,多希②执政意,参独坚执正之于法,竟征赃。明年,除监察御史,奉使按湖南判官马彝狱。时彝属令赃罪至千贯,为得罪者之子权幸诬奏彝,参竟白彝无罪。彝实能吏,后累佐曹王皋,以正直强干闻。
无几,迁御史中丞,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然多率情坏法,甚为有识嗤。时神策将军孟华有战功,为大将军所诬奏,称华谋反,当死,无以自白,参悉理出之。
参无学术,但多引用亲党,使居要职,以为耳目,四方籓帅,皆畏惧之。李纳既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间之。上亲信,多非毁参。参任情好恶,恃权贪利,不知纪极,终以此败。贬参郴州别驾,贞元八年四月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六》)
注:①执政:掌管政事的大臣。 ②希:迎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参法令,通政术习:熟悉
B.按狱江淮,扬州 次:停留
C.时彝属令赃罪至千贯 举:检举
D.外示敬参,实间之 阴:阴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强直果断 皆正其罪杖杀之
B.彼不及状谒 会赦,欲免赃
C.甚为有识嗤 上亲信
D.子父生 为得罪者之子权幸诬奏彝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B.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C.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D.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窦参担任万年尉时应同僚的请求代替他值班,恰逢夜里狱囚逃走了,京兆尹追究责任时,他主动承担罪罚。
B.在审理曹芬案时,尽管众官都请求免除曹芬兄弟的死罪,但窦参不为所动,坚持依法杖杀了他们。
C.窦参担任御史中丞时,不避权贵,审理案件以严厉著称,但也有依循个人感情破坏法规的缺点,被有见识的人讥笑。
D.窦参因自己任情好恶,恃权贪利,不知限度,加上皇上亲信的指责诋毁,被贬为郴州别驾。

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促诣参,参不俟济江。
②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
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窦参“不避权贵”,严正执法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