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04—2011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私人轿车保有量(万辆)
GDP(万亿元)
人均收入(元)
汽车工业销售产值GDP(%)
2004
600
16.0
6179
5.62
2006
1149
20.9
7668
6.70
2008
1947
30.1
1027
6.31
2010
3442
39.8
14394
7.54
2011
4322
47.1
16241
10.40

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科学发展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较快,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在海外落户。短短七八年间,100多个国家共开设了300多个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伦敦中国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感知中国”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影响。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下列两个观点。
观点一 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简单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而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走出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要提升文化自信,强化文化主体性建设,提升媒体融合力度,加强传播机制和手段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观点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和名片,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宣部秘书长官景辉说。他认为,应该从三方面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一是重视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二是重视出口平台和对外营销渠道的建设;三是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的增长点。
(1)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
(2)结合材料,请你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自己的建议。

有人认为,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全球化下看中国精神,实质上就是如何看待全球化浪潮不断冲击的本土文化,或者是民族文化的机遇和发展问题。
针对全球化浪潮的不断冲击,请你为如何发展中华民族文化提几点建议?

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强调,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1)我国为什么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2012年7月10日,新华网载文指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美这两个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在某种程度上既是竞争对手,又是战略伙伴,而教育交流与合作作为中美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已朝着多层次、多形式、双向互动发展,协助学子办理入读、处理入读期间任何问题的官方或民间机构随之诞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加强与美国在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