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l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斯塔夫里阿诺斯笔下“帝国结构”的核心部分应该是
A.郡县制 | B.法家思想 |
C.专制集权制度 | D.秦律 |
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资源因素 B市场因素 C理论因素 D劳动力因素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说”指出从唐到宋,中国进入到一个彻底削平封建割据和贵族势力的“君主——平民”二元结构时代,平民力最开始得到培植。支持“平民崛起”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是( )
①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③租佃关系的出现④文学、艺术等方面世俗文化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当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散、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是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作相对较高的评价()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B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C1953——18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据记载:1862年烟台开埠之时,美国商人将草帽辫(制作草帽的初级产品)手工编织方法教授于当地农民,先仅限于烟台一隅,后逐渐普及山东全省和华北一带。中国草帽辫输出值在1911年突破白银1000万两。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一战的爆发促进了山东地区民族手工业的发展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外国殖民者的在华势力
C美国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中国民族手工业的发展
D山东华北一带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
“报纸支持这种狂热;政府许可这种狂热;人民不惜为它而解囊”。这是19世纪初英国媒体对铁路兴起的报道。以下历史现象中,同时得到舆论、政府、民间几方面支持的是( )
A西欧的新航路开辟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于发展
C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D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