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日本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1937年12月初的南京时说:“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广场上,我望见一堆堆尸体,每堆至少五六十具……有很多老人、妇女甚至还有孩子…………惨不忍睹……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该材料( )
A.可以反映当时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 | B.可以用于研究日本的“扫荡”政策 |
C.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 | D.可以证实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抵抗 |
某同学正在收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
《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此的巨大木船,尽管历经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国家?
A.葡萄牙 | B.西班牙 | C.荷兰 | D.英国 |
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同时期的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促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因素 | B.政治体制 | C.市场因素 | D.国际因素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 B.凸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 D.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
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
C.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