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第一段中“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的“无常”是什么意思?语段中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什么?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这句话里含有什么情感?如果“我知道她的病到了那步田地”,又会怎么做?
第三段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你觉得文章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吗?为什么?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文中写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要好好儿活”有什么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各题。
老村与老屋
王兆胜
①每个从山村走向都市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记忆,也有一个关于“老屋”的深深的情结。因为它们不仅仅包裹着我们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时光,还成为我们这些远走天涯的游子生命的根系。
②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都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涌上心头。原来记忆中的村庄和老屋渐渐被新房代替,剩下的也多颓败与凋零,一如秋后的残荷与落叶,在风中悲壮地摇曳。我已找不到自己的根脉,也挽不住逝去的岁月!上小学时必经的一条转弯抹角的胡同虽在,但已面目全非,颓败、肮脏一览无余,永远失去了原来的严整、净洁、古朴和神秘,现在连一个神奇的故事也隐藏不住了。
③还有童年的井、童年的河、童年的树、童年的鹅、童年的麦田和童年的菜园,现在都已失去了踪影。记得村边曾有一个大河湾,这是全村的鸭与鹅的天堂。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池湾奔去。鸭子左右摇晃,步态憨厚拙笨,常因急切弄翻了自己;而鹅们则大为不同,它们头颈高昂、步履轻盈、声音清扬,是动物中的君子,真有气宇轩昂、国色天香和超凡脱俗之姿,令人叹为观止!如今村庄中的河湾枯了,鸭与鹅也看不到了,只剩下了日夜的鸡犬不宁。
④我家的老屋早已拆除,并盖上了新房,现在再也找不到原来的形象。由于缺乏先见之明,当时就连一张照片也没能留下,这令我一直耿耿于怀,因为老屋寄托着我的童年、少年、青年生活,也包裹着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以及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岁月,我唯恐一不小心将这些记忆丢失,以后就再也找不回老屋了。我曾想自己为“老屋”画一幅画,但因画技不佳迟迟没有动笔;我曾寄望于儿子,让他好好学画,将来有一天让他将我的记忆画下来,但那又是遥遥无期和不能指望的事情,因为儿子画技再高,他能画出我记忆中的海水情深吗?于是,我决定用文章将老屋描绘出来,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轮廓也好!
⑤母亲曾告诉我们兄弟姐妹:“以后你们可别忘了小舅,是他一砖一瓦用小驴驮料,帮咱家盖起南屋的。”母亲和小舅早已离世,但母亲的话、小舅的身影却活在我的心中。1979年至1982年高考这四年,假期期间我一个人曾住过这个南屋。当时整个房间虽杂乱无章,但我用白纸将土炕上的破席糊好,坐在一只盛草的高大的竹笼之上,伏在一张大高桌上,面对南窗复习课程,虽然诵书的声音有几分悲情,但南来的风与窗外菜园里散发的清香沁人心脾!在三次高考名落孙山后,第四年我终于成功了。这个南屋所给予我的不仅是宁静的时空,还有忍受孤独和寂寞的心性与决心,更有南来的和煦之风与花之芬芳!
⑥至今,我手中没有一个老村与老屋的物件,所有的只是发黄的记忆!而且,近些年老村、老家的老旧之物越来越少,这是令人懊丧之事!好在心灵的底片上,许多记忆犹新,仿佛雨过天晴菜园里沾满露水的花朵,我要早些用笔将它们留住,尤其是那些感动过我、对我的成长和心灵有益的人与事!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村和老屋像凋零的花瓣一样纷纷飘落,而我却像清明时节忆起已故的亲人般将它想起,并给予它热烈而平淡、激动而冷静、亲近而遥远的祭奠,用我这个远方游子的一片素心和一夜清梦。
纵观全文,作者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为什么会有“酸楚和愧疚”的情感呢?
分析文中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概括第⑤段所写的事件,并分析作者写这些事件的目的。
仿照第⑦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内容不限,要求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字数、句式相近。
文中叙写了老村和老屋的种种变化,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遍,请结合原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们身边的辐射
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Sv),1西弗(Sv)=1000毫西弗(mSv)=1000000微西弗(μSv)。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

照射剂量
(单位:毫西弗)
对人体的影响
小于100
对人体没有危害
100~500
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
600~1000
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2000~4500
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 2 至 6 周内死亡

③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100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实际上,人类是生活在放射环境中的,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线。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人体内的钾-40,岩石、土壤和水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此外,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具体说,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0.25毫西弗,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的辐射照射剂量为0.5~1毫西弗。
④日本的核辐射让人惊慌,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辐射源却很容易被忽视。实际上,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例如,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建筑材料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燃煤造成空气污染,佩带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对人体也有严重的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医疗辐射的危害是最大的。任何方式的X线检查都是有损受检者健康的,受检者都要承受不同程度辐射致癌的风险,接受的剂量越大,受辐射致癌的风险越高。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CT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往往半年甚至3个月就做一次。事实上,这些检查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的伤害。CT等检查是利用X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的原理进行检查的,而X射线也是核辐射的一种。有统计数据指出,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几百次X线胸片。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个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可能因照射X线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4期,有改动)
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当照射剂量是2000~4500毫西弗(mSv)时,人体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线”一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读了本文后,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防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至少写出三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冬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罢。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人,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933年2月
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冬天是分别通过什么事情写冬天的
通读全文,可以感受到作者笔下的冬天是怎样的冬天你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从原文中找出至少三个句子)
为什么不说豆腐煮在锅里,而要说“养”在锅里
“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1)“我们都喜欢这白水豆腐”的原因是。(不超过10个字)
(2)作者连用两个“等着”,这在表达上的好处是。(不超过15个字)
作者为了突出表现文章的主旨而在选材上有精心的安排,请就此作一点分析。

和生命拉钩
①那时我在医院做阑尾炎手术,五岁的女儿像个小大人似的跑前跑后地照顾我,让疼痛不知不觉地渐渐远离了我。她就像一个小小的太阳,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点燃一个春天,那里就会春意盎然,鸟语花香。
②女儿的乖巧使得病房里的每个人都很喜欢她,尤其是邻床的一个老太太,看来是个重病患者,行动很不方便,连说话都很吃力的样子,可是每当看到我的女儿的时候,她的一双眼睛便闪着光亮,跟着她的身影不停地转动。女儿也喜欢她,偷偷跟我说她像死去的奶奶。她常常爬到老人的床上去,缠着她讲故事。老人的故事很好听。但是很显然,她很累,每讲完一个故事,额头上都会沁出一颗颗豆大的汗珠来。但每隔一会儿,她还会把女儿叫过去,接着给她讲故事,她知道这是她唯一可以让孩子坐到她床边的办法。在讲过第5个故事之后,她咯血了。护士一边批评她一边给她按摩,她憨憨地笑着说:“俺只想跟孩子多说会儿话。”
③医生说她的病情非常严重,现在就是靠药物来维持着。当初是一个好心人救了她,把她送到医院来的,她靠拾荒为生,一个亲人都没有,拿不出钱来治病。医院已经为她垫付了2000多元了,医院召开了紧急会议,就是否继续为老人提供无偿治疗展开讨论,最后大多数人都认为那是一个“无底洞”,而医院毕竟不是慈善机构,都同意给老人停药。停药就意味着宣判了她的死刑。在拔掉那些针管之前,几个善良的医生凑钱给她买了新衣服。在给她穿上新衣服的时候,护士们低声和我们说,或许那是她的最后一个夜晚了。她也意识到属于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她和护士说出了她的心愿。
④谁都没有想到,她最后的心愿竟然是想搂搂我的女儿。连她自己都觉得这个要求
是那样“过分”,谁会和一个将死的人躺在一个被窝啊!当医生向我们转达了她的愿望的时候,我们甚至来不及思考就一口回绝了,女儿不明就里,大声嚷嚷着要去,原因是可以听奶奶讲很多很多好听的故事。我完全可以理解一个没有亲人的老人将死的时候那种孤寂,那是比死亡更可怕的黑暗,可是我不能,也不敢让小小的女儿那么小就那么近距离地懂得死亡的含义。我叫家人把孩子领回家,孩子撅着嘴,很不情愿地跟着家人离开了。忽然,她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又跑了回来。她来到老人床边,在老人耳边小声嘀咕着什么,还神秘兮兮地把手伸进老人的被窝里。我们看到,老人微笑着向她点了点头,仿佛她们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一样。
⑤小小的太阳走掉了,病房里顿时变成了萧瑟的秋天,处处弥散着衰败和哀伤的味道。那个夜里,我很难入睡。我朝老人她那里望过去,借着月光,我看到老人的身子不停地抖动着,但是没有一声痛苦的呻吟,我想她是在死亡的边缘挣扎着吧,却没有一个人,没有一双手可以帮帮她。那个夜晚很平静,没有因为死亡临近一个生命而感到惊惧,窗外的月光反而有些美丽,我不停地在想一个问题:女儿和老人偷偷地说了什么呢?
⑥第二天早晨,护士来给老人把脉,发现老人的脉搏跳动正常,老人还活着,而且呼吸还比前些天顺畅了许多。第三天,老人说她有饿的感觉了。她喝了我的家人为她熬的鸡汤。接下来的几天里,老人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她能自己支撑着坐起来了。这在我们这个医学落后的城市,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⑦一周后,女儿来了,她给老人带来了一个毛茸茸的布娃娃,她说那个布娃娃就是她,让奶奶晚上搂着睡觉,就像搂着她一样。老人的眼睛又开始闪着光亮,跟着她的身影不停地转动。女儿忽然“严肃”了起来,她握住老人的手,当着所有人的面,对我说:“爸爸,我又有奶奶了,我想让奶奶回家去住。”我被这突如其来的“郑重决定”弄了个措手不及。女儿说她离开医院的那天,跟老人许下了一个诺言,她让老人等着她再来。她要给她一个大布娃娃,还要认她做奶奶。“说话就要算数,我们还拉钩了呢,”女儿怕我不同意,强调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我使劲地点了点头,眼里含满泪水。为老人,也为我的女儿。
⑧院长听说了女儿和老人拉钩的故事之后,又一次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尽全力医治老人的病。“就算是为了一个孩子纯真的心愿。”那是院长在会议上说的最后一句话。
⑨老人出院,住到了我们家。女儿终于如愿以偿地睡到了老人的身边,她又缠着老人讲故事了,老人有些累,说明天给你讲两个,把今天的补上。“好,拉钩。”我又听到女儿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⑩夜里的时候,我过来给她们盖被子,我看到那双嫩嫩的胖乎乎的小手和那双骨瘦如柴的苍老的手握在了一起,像一幅摄影作品,极尽和谐之美。像这个世界某个地方正在完成的某种仪式,向我暗示着一种生命的真谛:生命需要爱来传递。爱,会让生命生生不息
联系全文说说标题“和生命拉钩”指的是什么?(4分)
根据第②段画横线句子,简要分析老人的心理,并说说这段内容在全文的作用。
阅读下面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作用。
(1)我使劲地点了点头,眼里含满泪水。为老人,也为我的女儿。
(2)女儿终于如愿以偿地睡到了老人的身边。
文章两次写到医院对老人的医治问题召开紧急会议,作出了不同的决定。请你概括出医院作出的决定及每次的原因。
(1)第一次:
(2)第二次:
.文章的结尾说,“……向我暗示着一种生命的真谛:生命需要爱来传递。爱,会让生命生生不息”,请联系文章的内容与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目。
湛江的气度
①人们说城市是有个性、有魅力的,就像人一样。如果说广州是个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深圳是个时尚的摇滚乐手,那么湛江就是一个男中音歌手。他虽然没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不引领潮流,不具有时尚的风情,但他从容、谦和,有文化底蕴,举止投足中体现着一种独特的气度。
②湛江的气度来自天然气势。面向南海,依托大港,拥有特呈、南三、硇州、东海等大小海岛和富饶美丽的海湾,上天赋予湛江海的性格,海的胸怀,也赋予湛江海的气魄海的度量。可以说,在中国,在世界,繁华的都市不少,他们或许有铁路,有机场,或许有码头有港口,也或许有更发达的工商业,但象湛江这样同时拥有这样众多的岛屿,这样延绵几百里的海岸线,这样的深水良港,这样丰富的海产以及这样蓬勃的海洋产业确实不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形成和造就了湛江拥抱海洋,拥抱世界八方,拥抱美好未来的气势。
③湛江的气度来自文化品位。积淀厚重的雷高文化如一条历史长河滋润着这片土地,又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哺育着这片土地。其实,湛江的文化并不仅仅体现在一首雷歌,一尊石狗,一座祠庙上;也不仅仅体现在几所省内外有名气的高校、一张老牌的报纸、一个有影响力的网站……更重要的是,它已经上升为湛江人对文化的崇尚和追求。在文化艺术领域,湛江有一批有影响力的艺术人才,有闻名海内外的民间艺术。
④湛江的气度来自包容和涵养。漫步湛江街头,你就会惊奇地发现,湛江的饮食包罗全国,什么北方水饺、云南米线、兰州拉面……当然这些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包容其实还有更深更宽广的意义。这里不说别的,先说湛江市区的人口构成。有人说10个人中,有一个港务局人,一个南油人,一个部队人(当然包括家属),一个高校人,还有一个是农垦人。如果说港务局、农垦早期为湛江的发展注入了时代的生机,那么部队、南油和高校就是源源不断地为湛江的文化、观念和精神输入新鲜的养分。未来的湛江还会有石化人和钢铁人,他们将为湛江带来新的科技和文化元素。有包容就有涵养。不说别的,就说普通话的普及和流行,湛江就比相邻的很多城市要好得多。
⑤湛江的气度来自优悠和从容的生活态度。多少人走一趟深圳和珠海回湛江就唉声叹气,妄自菲薄,这是不必要的。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别人的客厅,而未看到他们的犄角旯旮。前不久前香港一个旅游团来湛江观光,他们对湛江的清新空气和蓝天情有独钟,那种羡慕与贪婪的欣赏真让我骄傲。更没想到的是,其中一位竟然在一天内决定购房以日后养老,那利索和豪爽,分明让人读懂了她对湛江的神往。民以食为天。湛江人吃得天然,活得自然与滋润。尤其对海鲜,湛江人对吃得科学,也吃出了传统,吃出了文化,“中国海鲜美食之都”名符其实。清晨的茶楼,黄昏的公园,假日的海滩……处处可看出热闹而不拥挤,有活力而不浮澡,几分淡定、几分优悠与从容。
⑥湛江的气度来自进取和不甘落后的精神。湛江人把海湾当作城市建设的主轴,描绘了“一湾两岸”的城市建设蓝图:围绕海湾形成一个片区、四个组团----西岸形成赤坎至霞山片区以及麻章、临港工业基地两个组团;东岸形成坡头组团;南岸形成东海岛组团。这幅蓝图标志着港城的发展方向:工业南移,城市东扩,港城由带状向块状发展。这幅蓝图是绿色的,它充分展示了城市的海滨特色和生态宜居的魅力。这幅蓝图是宏大的,它充分展现了大都市的气魄和不甘落后的精神风貌。
⑦如果说历史文化名城是厚重的史诗,年轻城市是一本色彩斑斓的画册,那么湛江应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他令人难忘,耐人寻味;又如果说历史文化名城是陈年老酒,年轻城市是时尚的易拉罐,那么湛江就是一壶酽茶。就让我们细细地品味和享受湛江的醇厚,湛江的甘芳吧。
作者说湛江是一个有气度的城市,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论证这一观点的?
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含义。
这幅蓝图是绿色的,它充分展示了城市的海滨特色和生态宜居的魅力。
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举例简析文章末段语言运用的表达效果。
湛江的气度来自海洋,但是现在社会对大海的污染十分严重,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两点关于防止海水污染的建议。
(1)
(2)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