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十一”期间,九年级学生小凡买了一部新手机,以下是他购买手机的过程:
[准备]小凡在网上查询,发现手机品牌众多,国内外品牌应有尽有。
(1)“国内外品牌应有尽有”这一经济现象得益于我国坚持了哪项基本国策?1分
[选择]小凡来到商场,有几款低碳手机吸引了小凡的目光。确定低碳手机作为购买目标后,小凡考虑:其一,自己买手机只是为了联系方便,功能没必要太多;其二,尽管家庭条件不错,但家里开销也不小,价格不宜过高。最后小凡买了一款性能好、价格适中的手机并索要了发票和保修卡。
(2)请你对小凡的消费行为作出简要评价。6分

消费行为
评价
①索要发票和保修卡
 
②选择低碳手机
 
③选择性能好、价格适中的手机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初三(1)班同学平时十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他们针对近一年来的热点问题展开了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以下信息,请你参与其中共同研究。
信息一: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程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信息二: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2014年12月4日是首个国家宪法日,主题为“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各抒己见】
(1)同学们首先召开了讨论会,就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进行了热烈讨论。你认为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是什么?
【释疑解惑】
(2)在讨论会现场,悬挂着很多宣传标语,其中一条写着“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有同学不理解这个标语包含的道理,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为他释疑。
【精心设计】
(3)同学们准备对全校学生的宪法知识了解情况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请你帮助设计两条问卷题目。
【身体力行】
(4)根据调查情况,同学们准备举行一次以“青少年应维护宪法权威”为主题的演讲会,请你将演讲稿的要点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要点不得少于三点,3分)

谁都希望到城市工作,可他却偏偏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到偏僻山村教书;谁都希望有一个相知相爱的终身伴侣眷顾自己,可他却偏偏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毅然决然地推开了身边的爱情之神;谁都希望有更多的收入让日子过得舒坦些,可他却偏偏把有限的收入奉献给一个又一个贫困的学生。---他,就是乡村最美教师徐其军。为了控制病情,他每天服用7种药物并为此学会了自我透析。尽管如此,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他一丝不苟,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前茅。他说:“我无法选择命运,但我可以选择对待命运的态度!我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我却可以奋力拓展生命的宽度!山道弯弯,从山里一直通向山外,连接着山里山外两个世界。我啊,愿做那吹笛的人,将牧童引向山外。”
(1)从上述材料看,徐其军老师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挫折,甚至失败,此时保持乐观心态至关重要。徐其军的事迹启示我们应该如何保持乐观的心态?

材料一:2014年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状况示意图:

材料二: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主要指标: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谈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何现实意义?
(3)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青少年如何保护水资源?

材料分析
材料一: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内容进行了修改。包括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等。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及《食品安全法》《刑法修正案(七)》和2014年3月15日正式实施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均特别写明“以宪法为根据制定本法”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材料三:最近一次的修宪是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修正案(草案)进行投票表决,赞成2863票,反对10票,弃权17票,结果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宪法修正案。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2)由第1小题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3)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国家宪法日的确立不是仅仅把它当作一个纪念日,而是要当作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把国家宪法日当作一个很好的普及宪法的契机,通过这个契机强化公民的宪法意识。谈谈对强化公民宪法意识的认识。

材料分析
材料一:过去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如果有事,就写信、发电报,现在则变成了发E-mail、打电话;过去人们过节通过发贺卡相互问候,现在则变成了发电子贺卡、短信。[来
材料二:2014年5月7日,来自山东的李登海获得“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殊荣,李登海开创了我国紧凑型杂交玉米育种先河,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30多年间,他先后选育玉米新品种30多个,7次开创和刷新了我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他培育的种子已累计在全国10亿亩土地上推广,为国家增产约2亿斤,直接增加经济效益约1000亿元。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2)在班内讨论时,个别同学认为:科学技术问题太深奥是科学家的事情,与青少年关系不大。大部分同学认为: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与青少年的科技意识密切相关。面对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你认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