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欣赏圣诞树上的小彩灯时发现,各小彩灯的连接方式为串联,当其中一只灯丝熔断,其他彩灯却仍能发光,如图甲,这是为什么呢?他仔细观察灯泡的构造如图乙,查阅得知细金属丝表面涂有绝缘物质;取一只完好的彩灯,按图丙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为7.5V,数据及现象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电压(V) |
0.3 |
1 |
2 |
4 |
6 |
7.5 |
电流(A) |
0.06 |
0.10 |
0.12 |
|
0.20 |
0 |
彩灯亮度 |
不发红 |
弱光 |
较亮 |
亮 |
很亮 |
灯丝烧断 |
请依据上述信息完成以下问题:
(1)第4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如图丁,其读数为 A;
(2)从数据中发现,通过彩灯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其原因是
;
(3)能证实灯丝支架与细金属丝之间有绝缘物质的实验现象是
;
(4)请依据彩灯结构及实验现象,推测串联的彩灯中一只灯丝熔断其他彩灯却仍能发光的原因是 。
学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想知道所喝的早餐奶的密度.于是到实验室用器材进行了测量.
小明利用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测量早餐奶的密度过程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发现指针如图丙所示,则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边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早餐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早餐奶的总质量为76.2g;将烧杯中的早餐奶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内早餐奶的体积是 cm3;
③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早餐奶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早餐奶的质量为
g;
④经过计算可知,早餐奶的密度为ρ= g/cm3.
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其中一步是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目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 。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如图10中的a、b、c、D.e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
(1)蜡烛放在a点时,屏上出现 、 的 像,此时的成像特点可以应用于 。
(2)蜡烛放在c点时,屏上出现 、 的 像,此时的成像特点可以应用于 。
(3)蜡烛放在 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像,但透过透镜却可以观察到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虚像,此时的成像特点可以应用于 。
(4)若将蜡烛由a点移动到d点的过程中,像的变化情况是 。
认真阅读下列图表,写出你从图表中获得的信息或归纳出的规律。
几种液体的沸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
沸点 |
物质 |
沸点 |
物质 |
沸点 |
液态铁 |
2750 |
水 |
100 |
液态氧 |
-183 |
液态铅 |
1740 |
酒精 |
78 |
液态氮 |
-196 |
水银 |
357 |
乙醚 |
35 |
液态氢 |
-253 |
液态萘 |
218 |
液态氨 |
-33 |
液态氦 |
-268.9 |
获得的信息或归纳出的规律
(1)
(2)
(3)
在探究甲和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甲的温度/℃ |
70 |
72 |
74 |
76 |
78 |
78 |
78 |
78 |
81 |
84 |
87 |
乙的温度/℃ |
70 |
71 |
73 |
74 |
76 |
77 |
79 |
82 |
84 |
86 |
89 |
(1)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 。
(2)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_____℃,它在本实验的熔化过程历时 min。
(3)该晶体在76℃时,它处于______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___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如图所示,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
(1)在玻璃钟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音乐闹铃,钟罩底部插上玻璃管的软木塞,此时你 听到音乐.(填“能”或“不能”)
(2)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 ,声音是通过 传到人耳的。
(3)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 听到声音(填“能”或“不能”).但有时还是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 。
(4)该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