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观察发现家里轿车的前灯有好几组,且灯丝粗细不同,发光的亮度也不同,他猜想车灯的亮度可能与灯丝的粗细有关,于是他设计了模拟电路,并选择下列器材:电源、滑动变阻器、小灯泡(L1“2.5V 1.25W”、L2“2.5V 0.5W”各一只,代替轿车前灯)、电流表、电压表等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按图甲连接电路时,应先将开关 ,并将变阻器的滑片移至 处。
(2)闭合开关S,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灯泡L1、L2均不亮,A、V1无示数,V2有示数,则电路出现的故障是 。
(3)排出故障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观察共记录灯泡发光情况,填入表一,当变阻器滑片移至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路中的电流为 A,此时发现灯L2发光异常耀眼,原因是 ,此时,他应该 。
(4)分析数据,可得结论:两灯串联,灯泡的灯丝越细,发光越 。
(5)然后,小明按图丙所示设计连接电路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及现象如表二,根据表二可得出结论:两灯并联时,灯泡的灯丝越细,发光越 。
表一:
灯泡L1 |
粗细 |
电压/V |
电流/A |
亮度 |
灯泡 L2 |
粗细 |
电压/V |
电流/A |
亮度 |
粗 |
0.6 |
0.12 |
不发光 |
细 |
1.5 |
0.12 |
微亮 |
||
粗 |
0.8 |
0.16 |
微亮 |
细 |
2.0 |
0.16 |
不很亮 |
||
粗 |
1.0 |
0.20 |
微亮 |
细 |
2.5 |
0.20 |
较亮 |
||
粗 |
1.3 |
不很亮 |
细 |
3.25 |
异常耀眼 |
表二:
灯泡L1 |
粗细 |
电压/V |
电流/A |
亮度 |
灯泡 L2 |
粗细 |
电压/V |
电流/A |
亮度 |
粗 |
1.0 |
0.2 |
微亮 |
细 |
1.0 |
0.08 |
不发光 |
||
粗 |
1.5 |
0.3 |
不很亮 |
细 |
1.5 |
0.12 |
微亮 |
||
粗 |
2.0 |
0.4 |
较亮 |
细 |
2.0 |
0.16 |
不很亮 |
||
粗 |
2.5 |
0.5 |
明亮 |
细 |
2.5 |
0.20 |
较亮 |
(6)小明完成实验后有困惑,通过向爸爸请教,明白了轿车的同侧前灯是可以不同时工作的,在额定电压相同时,若想要更换更亮的轿车前灯,应选择灯丝较 (选填“粗”或“细”)的灯泡。
(1).请找出上图a中的两处错误之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在用图a方法称量时,把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并向右移动游码后天平恢复了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应是 ( )
A.砝码数加游码指的示数 | B.砝码数减游码指的示数 |
C.仅等于砝码数 | D.无法准确读出物体的质量 |
(3).若小明改正错误称量后,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b中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________g.
(4).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b中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________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________,如果按这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__________。(两空均选填“偏大”或“偏小”).
(5).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可能是________.
小明同学做“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的电路如图所示,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使灯L1和L2并联连接,电流表测量通过灯L1电流.(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图)为研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他还应继续测量通过___ 和___的电流,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小明和小亮按照课本要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他们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填入下表:
实验 次数 |
A处电流 IA/A |
B处电流 IB/A |
C处电流 IC/A |
1 |
0.10 |
0.12 |
0.22 |
2 |
0.20 |
0.24 |
0.44 |
3 |
0.25 |
0.30 |
0.55 |
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是:;
⑵测量三次的目的是:,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方法改变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三次实验;
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所示。
(1)小刚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凸透镜(选填“A”或“B”)。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的实像。
(2)小刚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烛焰的像是、的像。
小军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时,发现折射角会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加的角度并不相等,谁的增加量更大呢?小军想通过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 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使二者的圆心重合,如图所示。
② 将一束激光射向圆心O,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
③ 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④ 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②③步骤数次
⑤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比较入射角增加量与折射角增加量的大小,得出结论。
(1)图中光线的入射角大小为_______,折射角大小为_______。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入射角增加量与折射角增加量的大小,谁的更大呢?。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一定还会有所发现,请写出两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