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图1表示水稻叶肉细胞中的两种细胞器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水稻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细胞器甲的作用是         ,在该细胞器中,O2的利用发生在CO2产生      (填前或后);细胞器乙中ADP的转移途径是                      。
(2)图2中RS段和NR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分别是          、             。
(3)在CO2浓度不变的情况下,若由图2中的R点条件改变到Q点条件,则水稻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将         ;若由图中的Q点条件改变到S点条件时,C3、C5含量的变化是           、           。
(4)若图1中的a~h过程中只进行a、f、g、h过程,则对应的图2中的点是             。
(5)细胞器乙中进行的能量转化是                                。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磺酸乙酯(EMs)能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A—T对。育种专家将番茄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后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EMS浸泡种子是为了提高,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
(2)诱变选育出的番茄植株还可通过PCR方法进行检测,通常该植株根、茎和叶都可作为检测材料,这是因为
(3)番茄(2n=24)的株高正常(A)对矮生(a)为显性,在♀AA×♂aa杂交中,若部分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不分离;则理论上产生的全部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这种情况下,杂交后代的株高表现型是
(4)有人认为赤霉素能提高物质X的活性,导致细胞伸长。某科技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验证该种说法的可信度,从而确认赤霉素使番茄株高增加的机理。请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别测定正常与矮生番茄植株的赤霉素含量、物质X含量和株高。

③一段时间后,测定处理后的植株的相应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
如果处理后的植株的三项指标与未处理的正常植株的相应指标,而与差异显著,则说明赤霉素能提高物质x的活性,使株高增加。科学家发现,在物质X的作用下,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大分子物质的量会增加,那么该过程的生成物最可能参与构成植物细胞的(写细胞结构),从而使细胞伸长,植株增高。

下图为人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的部分生理过程简图,A~E分别代表不同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B经过过程形成C,若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3H—TdR)培养液来培养B,细胞内3H—TdR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该分子所在的细胞结构名称是,从B到C经过一次分裂,C中具有放射性的细胞比例为
(2)C经过过程形成D,该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通过核孔进人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的模板。
(3)图中可能是浆细胞,它参与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该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向是
(4)红细胞主要在人体的骨髓内生成,正常情况下,只有成熟的红细胞才会离开骨髓进入血液。若D为骨髓内未成熟的红细胞,则它生活的内环境为,与D相比,E中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是
(5)肾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增强造血干细胞活动,促进机体细胞进行提供能量。若运动员长期注射EPO会使机体血液中血浆比例相对

下图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根尖细胞,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 在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操作次序是

A.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染色→解离→漂洗→制片 D.漂洗→解离→染色→制片

⑵ 图中表示分生区细胞的是,其特点是
(3) 若换上高倍物镜后,如果图像不清晰,应调节
(4) 观察到的分生区细胞中,大多数细胞处于期,其原因是
(5)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要将实验材料(洋葱根尖)进行染色,染色主要是让细胞内的染上颜色(紫色或红色),便于观察清楚。龙胆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是碱性染料。
(6)制作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剪取2~3 mm根尖,立即放入解离液中,其目的是

(1)下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阅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的性状是操作①叫,操作②叫
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时间上要在进行,操作过程中要干净、全部、彻底,操作后要
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播下去后,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色。
(2)西葫芦的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控制,果皮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W与w、Y与y)控制,这四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据下表回答问题:

①甲组F1中的扁盘形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并写出遗传图解。
②乙组亲本中扁盘形果的基因型为,请用柱状图表示F1中各表现型的比例。
③丙组F1中,白皮果的基因型为,黄皮纯合子所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

研究人员利用紫苏进行了两组实验,结果分别用下图(甲、乙)表示。

(1)图甲表示在一个密闭容器内紫苏植株一昼夜O2含量的变化,据图分析:
①图中B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阶段增强,此时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
②紫苏植株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相等的点是。(用图中字母回答,2分)
③该紫苏植株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填“是”或“否”),理由是

(2)图乙是研究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情况。把紫苏的枝条放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洗净并在距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横切观察导管部分(如图),含有染液的部分显示水分经过的途径和高度。分析回答:
①若培养过程叶片出现萎蔫的现象,说明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与发生分离,其吸水能力逐渐(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②给你提供一些如图乙所示的形态和生长状况相似的紫苏枝条,请利用上述实验装置,验证叶的表面积与水分运输速率呈正相关。
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把两组紫苏的枝条如图乙放置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第三步:两组枝条放置相同一段时间后,洗净并在距离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横切观察。
实验预期:
(3)下图表示小麦叶片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内(0至24时)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

①据图分析可知,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是点。
②若要探究“图中E点时刻环境条件”对小麦叶片与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的差异,有人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CO2吸收速率
1
小麦
叶片
图中C点时刻条件
a
2
图中E点时刻条件
b
3
玉米
叶片
图中C点时刻条件
c
4
图中E点时刻条件
d

表中“图中E点时刻条件”主要是指条件。
有人认为上述实验方案可去掉1、3组,由2、4组直接比较就能得出结论( 不能、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