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运动神经中枢中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或死亡会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多巴胺含量可以指示多巴胺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或死亡程度。研究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有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
(1)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后者主要通过浆细胞分泌__________发挥免疫效应。
(2)研究发现,效应T细胞表面的CD8受体与其发挥正常免疫功能有关,MPTP可诱导正常小鼠产生帕金森病。给正常小鼠和CD8基因敲除小鼠注射MPTP或生理盐水10天后,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神经元多巴胺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可知,注射MPTP可导致__________,推测MPTP可能导致多巴胺神经元细胞__________。与正常小鼠多巴胺的含量变化相比较,CD8基因敲除小鼠多巴胺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据此推测__________。

(3)有人假设,帕金森病患者体液免疫也可能导致帕金森病加重。为此,研究者进行了如下体外实验。

 
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血清
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血清
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多巴胺神经元表面蛋白
-
+
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多巴胺神经元表面蛋白
-
+

   注:“+”表示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表示不出现抗原抗体反应。
依据实验结果可知,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多巴胺神经元表面蛋白        (填“发生了”或“没有发生”)改变,注射MPTP可使正常小鼠产生了____       ______,由此推测,帕金森病小鼠的__________会导致帕金森病加重。
(4)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中,与帕金森病最相似的是__________。
a.花粉过敏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先天性免疫缺陷    d.艾滋病
(5)由上述结果分析,帕金森病与__________调节有关。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农作物秸秆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多种用途。在特定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的催化下,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分解为葡萄糖,经发酵后形成乙醇,再加工即可制成燃料乙醇,减少了人类生活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请分析回答:
(1)欲从土壤中分离获取上述特定微生物,可采用稀释涂布法或法进行接种,所用培养基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目的是只允许能产生的微生物生长,而其他微生物均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刚果红染料,若观察到即可初步筛选到目的菌。
(2)某研究人员经上述培养获得了三种微生物(甲、乙、丙),现通过如下实验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纤维素酶的活性大小。
①将甲、乙、丙三种微生物经离心等方法处理后,制成酶浓度相同的纤维素酶提取液,取等体积的三种提取液分别与等量的纤维素悬浮液混合,在相同且适宜的pH和温度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②利用试剂检测产物中的葡萄糖,并通过比较颜色深浅程度判断酶活性的大小。
③实验结果如下:

由表分析,三种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不同,最可能的原因是。其中产生酶活性最强的微生物是
(3)农作物秸秆除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外,还可用于培育蘑菇和生产沼气等。下图为某生态农场的部分结构模式图。

水稻、杂草在此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输入到鸭体内的能量除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还用于鸭自身的等生命活动。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连通可提高蔬菜产量,增产的原因最可能是
(4)对农作物秸秆的充分利用可促进生态系统中物质在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同时合理调整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有效缓解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为了探究温度和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某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试分析回答: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0.1
28
B
10

0.1
5
C

10
0.1
28

(1)除表中的变量外,请列举两个无关变量
(2)1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应采用的方法进行计数,在培养后期种群密度过大时,计数前需对样液进行处理。
(3)某同学在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

①对显微镜下一个中方格计数时,对压线的酵母菌的计数原则是
②在上述操作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其正确的操作应该是,这种错误操作会导致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偏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功能综合农业生产体系。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
(2)大气中的碳以形式进入该生物群落的农作物中,并以的形式被猪、鸡等动物及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利用。
(3)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优点有。(至少写出两个方面)

植物的根是合成激素的主要器官,又是植株生长发育的基础。科学家在研究水稻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时,发现根具有背光生长现象,通过实验发现该现象也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请回答相关问题:

(1)现已测得甲图中A、B、C、D四点生长素浓度,其中A、C点生长素浓度应分别对应于图乙中的位点(填数字标号)。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特点。
(3)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

鸟类的繁殖大多在春天进行,具有时间为一年的性周期。当某种鸟感受到春天日照时间变长时,会激发体内性周期的激素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激素C分泌的调节机制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类似。请据图分析回答:

(1)对鸟类而言,日照时间的长短属于信息。
(2)从图示过程可以看出,鸟类的繁殖行为是由共同调节完成的。
(3)由卵巢中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C可通过运输,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细胞,调节自身含量的相对稳定,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若人工补充大量的激素C,则体内激素A、B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