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共10分)
①信息资源的传播历经语言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最终过渡到电子传播时代。而互联网的出现将电子传播推向了更高层次。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加快,网络信息资源的传播成为主流。网络信息资源的传播与传统信息资源的传播相比,呈现出新的特点。
②首先,网络信息资源传播的途径具有多样性。网络信息资源传播的途径有很多,网上论坛作为网络组织传播途径,为群体成员之间进行信息资源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方便;而网站作为网络大众传播途径,则成为个人、组织及国家机构发布信息的主要平台;微博为个人发布信息提供了捷径。同时,一些新兴的信息传播途径正走进人们的视线,像贴吧、微信等。另外,无论是电子邮件、还是QQ等,都是互联网上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资源传播的常用方法。
③其次,网络信息资源传播的内容具有丰富性。当前人们的关注点十分广泛,过去以单一形态传播的信息资源已无法满足人们广泛的兴趣爱好,但网络信息资源却能突破传统限制。网络信息资源借助多种传播形态,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软件、数据库等,将各领域资源和各种文件类型在互联网上传播。网络信息资源涉及的领域可以从经济、科研、教育、艺术、娱乐等再到具体的行业和个体,包含的文件类型可以是电子报刊、电子工具书、商业信息、新闻报道、书目数据库和文献信息索引,也可以是统计数据、图表、电子地图等。网络信息资源可谓应有尽有,这些都尽可能地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
④再次,网络信息资源传播的速度具有___性。在网络媒体上,我们往往看不到头版头条新闻在哪儿,新闻内容总在不断滚动更新。借助数码摄录设备和手机等现代化影像处理及通讯工具,网络新闻记者可以进行事件的现场直播,在网络上图文并茂地以第一时间、第一速度把事件报道出来,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网络比电视编辑的时间更短暂,更迅速。在网络上公众可以看到事件每分钟的发展情况,而网络后台的编辑们还可以迅速调出与事件相关的背景图文资料,让社会公众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事件真相、新闻后面的故事或细节。
⑤网络信息资源的传播改变了广大民众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方法和渠道,使人类突破了时空的约束,步入了自由的王国,不仅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也丰富了人们的见识。阅读文章,请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你认为比较全面反映网络信息资源传播特点的一个语句,用规范的正楷字抄写(3分,含书写1分)
(1)包罗万象
(2)天涯若比邻
(3)条条大道通罗马
(4)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根据第④段内容,在文中画线处应填写的词语是_______。(只填序号)
甲:及时 乙:即时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你对网络信息资源传播特点的了解,谈谈你怎样看待网络信息资源的传播和青少年学习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小明是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虽中考在即,但因病不得不在家休息两个月,这给小明的学习带来了极大困难。于是小明参加了网上学校的学习。他一方面收看网校教师的授课视频,一方面通过网校论坛与老师讨论学习上的疑难。网校学习之余,小明还在其他网站搜索关于学习方面的音频、视频等学习资料。最终,小明虽然休假两个月,但学习成绩并未受到影响。
材料二:小明读《史记》时碰到了一些不太理解的词句,于是上网搜索相关信息资源,可是他发现关于这些词句网上有多种解释,让人很难分辨哪种理解更恰当。一时间,小明非常苦恼,不知该如何选择。
阅读《童年的朋友》中的两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①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②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一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选文第①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第②段中划线的这个“光明的地方”该怎样理解呢?(2分)
外祖母是“我”的长辈,“我”却说“她一出现”,“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求和得和
毕淑敏
小时候,我作文很好。语文老师不止一次给我的作文批过“5+”的分数,还经常在课堂上朗读。
听老师读自己的作文,我的心情像一颗怪味豆。最初觉得甜,哪个学生不愿意受到老师夸奖?慢慢地,咸味和涩味涌上心头。下课后,同学们神情怪怪的。“哦,哦,老师又用时传祥淘粪的勺子‘刳’毕淑敏啦!”刚学过一篇淘粪工人的课文,在北方话里,“刳”与“夸”同音。跳皮筋时,两边都不要我。要知道平日里,因为我个子高,跳得好,大伙都抢着跟我一拔。我和谁说话,人家都会装作没听见,扭身走开,故意跟别人大声说笑。他们一块儿边说边看着我。
我开始懂得什么叫孤独,什么叫被嫉妒。
这样的日子一般持续两三天就会过去。大伙毕竟小,容易忘事。我那时又是大队长,人缘挺好,大伙有事都爱找我。
作文每两周讲评一次:我便经受一次精神的炼狱。
我开始随意写作文,随大流,平平淡淡。“你的作文退步了,是不是骄傲了?”老师问我。我沉默。不是不愿意告诉老师原因,我不知道怎么说。假如我说了,老师会在班上把同学们数落一顿,我的处境就更糟。
老师苦口婆心开导,我又开始认认真真写作文。老师满意了,同学们敌视的恶性循环又开始,就没有一个万全之策吗?
我发现同学们并不是讨厌我的作文。老师念作文时,大伙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同学们只是不喜欢老师反反复复提我一个人的名字。
我小心翼翼问老师:“我最近的作文有进步吗?”老师说:“你近来写得不错。今天下午我还要读你的作文。”“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战战兢兢地说。老师注视着我。“您念我的作文时,是不是可以不念我的名字。”我鼓足勇气说完蕴藏在心中许久的话。“为什么?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要求。你总不能让同学们觉得那是无名氏写的吧?”
我镇静下来,一板一眼地说:“我觉得您读作文,主要是看文章写得好不好。至于是谁写的,并不重要。不说名字,您让大伙讨论的时候,没人拘着面子,反倒更好说意见。” “你说得有点道理。好吧,让我们下午试一试。”老师答应了。
那天下午的情形如我所料。同学们充满好奇,发言比平日热烈得多。下课后,我和大伙快活地跳皮筋。“嗨,毕淑敏,今天念的范文是你写的吧? ”有人问我。“不能老是她写得好,我看今天一准是别人写的。”有人这样说。我一概只笑不答,问得急了,就说:“我看像是你写的。”从那以后,我的作文越写越好。和同学们也能友好相处。
我至今不知道这算是机智还是一种早熟的狡猾。长大以后,看到一则名人名言,“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吧”。我想那是一种更积极、更勇敢的生活态度。
只是我小时候,就是听到这句教导,也未必敢照着去做。我太珍视同小朋友们无忧无虑跳皮筋的机会。
(选自2009年第3期《科学大观园》,有改动)文章第2段中说“听老师读自己的作文,我的心情像一颗怪味豆”,请问这是为什么?(2分)
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
仔细揣摩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回答后面的问题。(2分)
(1)“我和谁说话,人家都会装作没听见,扭身走开,故意跟别人大声说笑”中,划线词“故意”表现了同学们怎样的态度?(1分)
(2)“我镇静下来,一板一眼地说”中,划线词“一板一眼”反映出“我”当时怎样的心理?(1分) 文章标题是“求和得和”,你该如何理解这两个“和”?
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我”有哪些可取之处?说说你的看法。(4分)
阅读《转基因蚊子》中的几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转基因蚊子
①疟疾是仅次于艾滋病的人类第二杀手,每年约有270万人死于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尽管科学家们绞尽脑汁研发了许多抗疟疾新药,但都未能从根源上消除这一病魔。如今,美国的科学家另辟蹊径,设计出不会传染疟疾的转基因蚊子,以求彻底消灭这种可怕的疾病。
②据报道,美国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日前成功设计出了转基因蚊子。这种蚊子与自然界野蚊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会感染疟疾,所以也就不会成为这种传染病的载体。如果将其放归大自然的话,繁殖能力极强的它们将很快取代自然界的野蚊子,彻底消灭疟疾的传染源。
③科学家马拉里介绍说,新一代转基因蚊子体内含有一种名为SMl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阻止疟疾感染。另外,基因转变后的“人造蚊子”的眼睛是绿色或者红色,很容易区别于自然界的野蚊子。转基因蚊子的其他脾性和自然界的野蚊子没有太大的区别,比如说同样也吸人和动物的血,也是同样的繁殖途径,但它们一旦与野蚊子交配后,就会大大降低野蚊子的生育能力,从而最终将野蚊子淘汰出局。请你说说第①自然段划线句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第②自然段“如果将其放归大自然的话,繁殖能力极强的它们将很快取代自然界的野蚊子,彻底消灭疟疾的传染源”中的“如果……将……”能不能删掉?为什么?(2分)
请你用简短的话概括转基因蚊子的本质特点,并简要说说转基因蚊子的作用。(2分)
阅读《孔乙己》一文的片段.完成下面题目。 (9分)
①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
②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位;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连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 ”“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第①段中孔乙己由“不屑置辩”转为“颓唐不安”反映了他内心深处怎样的矛盾?(3分)
选文第②段中为什么写“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3分)
《孔乙己》一文中的“笑”内涵丰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面节选部分的两节最后都写到了众人的“笑”,对此你是怎样理解它的作用的?(3分)
阅读《耳根的清静》,完成题目
⑴我一直认为,在上苍给人类原配的生存元素和美学资源中,“寂静”乃最贵重的成分之一。音乐未诞生前,它是耳朵最大的福祉,也是唯一的爱情。
⑵并非无声才叫寂静,深巷夜更、月落乌啼、雨滴石阶、风疾掠竹……寂静之声,更显清幽,更让人神思旷远。美景除了悦目,必营养耳朵。对人间美好之音,明人陈继儒曾历数:“论声之韵者,曰溪声、涧声、竹声、松声、山禽声、幽壑声、芭蕉雨声、落花声,皆天地之清籁,诗坛之鼓吹也。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
⑶当以卖花声为第一。
⑷儿时,逢夜醒,耳朵里就会蹑手蹑脚溜进一个声音,心神即被它拐走了:厅堂有一盏木壳挂钟,叮当叮当,永不疲倦的样子……那钟摆声静极了,全世界似乎只剩下它,我边默默帮它计数,一、二、三……边想象有个孩子骑在上面荡秋千,冷不丁,会想起老师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我想,这叮当声就是光阴,就是黄金了吧。
⑸回头看,那会儿的夜真静啊,童年的耳朵是有福的。
⑹今天,吾辈耳朵里住着哪些房客呢?
⑺刹车声、喇叭声、施工声、装修声、铁轨震荡声、机翼呼啸声、高架桥轰鸣声……它们有个集体注册名:喧嚣。这是时代对耳朵的围剿,你无处躲藏,双手捂耳也没用。
⑻一个朋友驾车时,总把“重金属”放到最大音量。他并不关注是谁在唱,按其说法,这是用一个声音覆盖一群声音,以毒攻毒,以暴制暴。
⑼我们拿什么抵御噪声的进攻呢?
⑽耳塞?地下室?把窗户封得像砖一样厚?将门缝塞得密不透风?当然还有,即麻木和迟钝,以此减弱耳朵的受伤,有个词叫“失聪”,就是这种状态。偶尔在山里或僻乡留宿,却翻来覆去睡不着,那份静太陌生、太异常了,习惯受虐的耳朵不适应这犒赏,就像一个饿者乍食荤腥会滑肠。
⑾人体感官里,耳朵最被动、最无辜、最脆弱。它门户大开,不上锁、不设防、不拦截、不过滤,不像眼睛和嘴巴可随意闭合,它永远露天。
⑿我对朋友说,现代人的特征是:溺爱嘴巴,宠幸眼睛,虐待耳朵。
⒀不是吗?论吃喝,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华夏美食,举世无双。视觉上,美色、服饰、花草、橱窗、广场、霓虹……所有的时尚宣言和环境主张无不在“色相”上下工夫。
⒁口福和眼神俱饱矣,耳福呢?
⒂有个说法叫“花开的声音”,我一直当做一个比喻和诗意幻觉,直至遇到一位画家。她说从前在老家,中国最东北的荒野,夏天暴雨后,她去坡上挖野菜,总能听见苕树梅绽放的声音,四下里噼啪响……
⒃我深信她没听错,那不是幻听和诗心的矫造,我深信那片野地的静,那个年代的静,还有少女隔膜的清澈——她有聆听物语的天赋。她有一幅画,叫《你能让满山花开我就来》,那绝对是一种通灵境界……我深信,一个野菜喂大的孩子,大自然向她敞开的就多。
⒄我们听不见,或难以置信,是因为“失聪”日久,耳朵被磨出了茧子。
⒅是的,你必须承认,世界已把寂静——这大自然的“原配”,给弄丢了。
⒆是的,你必须承认,耳朵失去了最伟大的爱情。
——《读者》(有删节)细读文章4、5两节,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童年时期我的耳朵是有福的。
品析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表达效果。
(1)美景除了悦目,必营养耳朵。
(2)这是时代对耳朵的围剿,你无处藏身,双手捂耳也没用。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对表现主旨有什么样的作用。
明人陈继儒认为“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结合文章说说在你的心中,销魂之听又是什么?请具体说说你的理由,不少于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