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文再现。
天空被秋风(   )得干净而明亮,像一块蓝宝石。村外的那个小塘,也睁着绿莹莹的眼睛,(   )这美好的天色。那开满白花的芦苇丛里,(   )钻出一对白鹅,(   )地游着,在水面上(   )一圈圈(   );它俩显得(   ),或许是嫌这儿(   )有点儿(   )吧,于是伸长脖子(   )地哦哦地叫着,为(   )的大自然(   )了不少(   )。
(1) 按原文填空。(3分)
(2) 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文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景物,其中重点描写的是________。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3分)
(3) 想象一下小塘中还会有什么?仿照上文的写法写一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瑞雪图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啊!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茏)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tiào
zhào),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装)玉砌的世界。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簌簌籁籁)落落地都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漂缥)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大街上,积雪足有一尺深。人在雪地上走着,脚下就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zhì zhèng)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嬉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
用“√”划出“()”里恰当的汉字和拼音。
认真读一读上文,如果让你给这段文字加个小标题,你会写什么“

在读文章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文章中有许多象“白茫茫”、“毛茸茸”一样的词语,你能仿照它们的样子再写几个吗?(至少3个,上文出的除外)

相信你一定积累了不少的描写雪的句子,现在,我们来考考自己。
(1)写一句描写雪的古诗。

(2)写一句与雪有关的农谚。

(3)写一句描写雪的精彩句子。

阅读回答问题
我们每人每天浪费一滴水,我国14亿人口就会浪费14亿滴水,相当于280吨水,如果每人每天吃10千克水,这些水可供一人吃28000天,也就是70多年。如果每人浪费一粒米,全国每天浪费掉14亿粒米,一粒米大约重0.025克,这十四亿粒米重近80吨,加如一人一天吃0.75千克米,这些米足够一人吃10万多天,也就是约270多年。
文中的数量小至一滴、0.025克,大到280吨、80吨;从一个人浪费一滴水、一粒米,到能吃70多年、270多年……
这些数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你你想对周围的人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你是怎样做的,看了这段资料,你认为自己从现在起应该怎样做呢?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夏禹时代,十年九涝,海面却没因此增高;商汤时代,八年七旱,海岸也没因缺雨而降低。大海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不因为水增多减少而或进或退,这也可以说是生活在东海的大快乐吧。
你这是______对________讲的一段话。这段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理解了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听着陈蕃这样的回答,薛勤心里暗想: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于是他紧盯着陈蕃,反问道:“年轻人,你连小小的屋子都不,又怎么天下呢?
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
你这是课文《_______________》中的几段话。
最后一段中的“他”是指______。你觉得他的话有什么道理呢?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用另一种语气表达,不能改变句子意思。

你能用画线句子的语气改写下面的句子,并不改变句意吗?试试看!“神舟”五号飞天成功的消息令炎黄子孙激动不已。

阅读理解
茶杯与茶壶
①一位深感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主持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习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有的画技还不如我。”
②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惧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年轻人精神一振,问:“画什么呢?”释圆说:“老僧最大的嗜好就是爱品茗,尤其喜欢那些造型典雅古朴的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信心十足地说:“这还不容易?”于是铺开宣纸,寥寥数笔,信手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流出一道茶水来,注入那茶杯中。
③年轻人沾沾自喜,问:“这幅画你满意吗?”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你画得不错,但还是有失偏颇,将茶壶和茶杯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说:“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杯往茶壶里注水的?”
④释圆听了,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是将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呢?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股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与经验。”
摘录文中描写年轻人神态或内心的词语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股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与经验。”这句话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