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体细胞中有 4 对染色体。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由 A、a 控制);棒眼与正常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由 B、b 控制)。现有两果蝇杂交,得到 F1表现型和数目(只)如下表。请回答:
(1)若将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的核中的DNA分子全部用15N进行标记,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中带15N标记的细胞占_________%,作出这一推论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种群中控制灰身与黑身、棒眼与正常眼的基因分别位于___________,在果蝇的正常细胞中,可能不含控制棒眼与正常眼基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F1中黑身棒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
(4)有个棒状眼雌果蝇CIB品系XBX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e,且该基因与棒状眼基因B始终连锁在一起,如图所示。
e在纯合(XBXB、XBY)时能使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为检测经X射线辐射后的正常眼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雄果蝇A与CIB系果蝇交配,得F1,F1的性别及眼型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
②在F1中选取大量棒状眼雌果蝇,与多个正常眼且细胞未发生致死突变的雄果蝇进行杂交,统计得到的F2的雌雄数量比。预期结果和结论: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__,则诱变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未发生其他隐性致死突变;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不为上述比例,则诱变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
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为调节物质):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物质(填字母)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
(2)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填字母)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的过程,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
(3)下丘脑除参与图示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4)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该调节方式称为。
(5)在受到寒冷刺激时,甲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细胞,而A激素可作为多数细
胞的信号,这与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物质有关。
如图一所示是自然界中氮循环以及有机物在生物体内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⑧为生理过程,图二为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a~h为物质名称,请分析回答:
(1)微生物在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根瘤菌能参与图中[ ]过程。
(2)土壤中能完成②③过程的生物,其新陈代谢类型是。
(3)机体中的(激素)能促进⑧的进行,保证了内环境物质的动态平衡。
(4)在人体内,发生在细胞外的过程是(用图中序号表示)。
(5)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提取该物质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
(6)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被还原成有机物时,既在接受释放的能量,又要被
还原(两空均用题中字母回答)。
(7)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在短时间内f量的变化是;假如该植物从光下移到暗处,e量的变化是。在高温干旱环境里,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的CO2会减少,原因是。
(8)长期水淹的植物会出现烂根现象,与之有关的代谢产物是,来自于。
(9)将状况相同的植物绿叶分成四等分,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紧接着再光照1h(光强相同),测其重量(mg)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组别 |
1 |
2 |
3 |
4 |
温度(℃) |
27 |
28 |
29 |
30 |
暗处理1h后 |
-1 |
-2 |
-3 |
-1 |
紧接着光照1h后 |
+3 |
+3 |
+3 |
+1 |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该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实际值是mg。
生物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重量相等、生长良好的水稻和菠菜幼苗放入具有营养液的瓶内进行无土栽培实验。营养液由同一种配方的矿质元素溶于自来水中制成。把栽有菠菜和水稻的瓶子平均分为A、B、C三组,各组的管理和生长状况如下表(各组的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 |
管理 |
水稻生长状况 |
菠菜生长状况 |
A |
培养液每天一换 |
好 |
好 |
B |
培养液每7天一换 |
好 |
较差 |
C |
培养液每15天一换 |
较差 |
差 |
(1)对A组换下来的培养液成分进行分析,发现两种培养液中某些矿质元素离子的浓度差异很大,这说明,原因是。
(2)表中B组实验表明水稻生长状况好于菠菜,从细胞呼吸方式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3)某同学推测,C组菠菜生长差是因为缺少某种矿质元素造成的,便设计了如下实验:将C组菠菜分为两等份,一份栽培在含有某矿质元素的完全培养液中,并且培养液每天一换;另一份始终栽培在不含某种矿质元素的完全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根据菠菜在两份培养液中的生活状况来验证实验假设。这位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科学?请说明原因。
。
(4)若经试验验证C组营养液中不缺乏矿质元素。于是,另一同学推测C组菠菜生长差是因为营养液中缺氧引起的。请你设计实验来证明上述推测是否成立,写出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实验步骤:
①将C组菠菜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菠菜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①若泵入空气的一组菠菜生长状况没改善,则说明;
②,则说明C组营养液中缺氧气。
有一种能生产食品香料的细菌,其生长速率、代谢产物的产量与培养液中的温度、pH、溶氧量等关系如下图(图一)所示: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设计了高效、自控、产品质量较稳定的两级连续培养装置(图二),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曲线图与甲装置的用途可知,甲装置内的温度、pH应分别调节为。
A.33℃和4.3 B.33℃和5.5 C.37℃和5.5 D.37℃和4.3
(2)发酵过程中,通气装置控制阀应。
(3)在生产实践中,当甲装置内的细菌处于期时,可让甲装置中的培养基大量流入乙装置,这样有利于乙装置中细菌较快进入期,达到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
(4)从培养液中提取食品香料的方法有:。
A.过滤 B.蒸馏 C.萃取 D.沉淀
(5)如下图为生产该食品香料的代谢途径,若要大量合成食品香料,可采取的措施是:。
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活性较强,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下15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请协助完成“测定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的实验。
实验原理:
。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1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标准液。取7支干净的具刻度试管并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100℃水浴锅加热2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
试剂 |
试管号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麦芽糖标准液(mL) |
0 |
0.2 |
0.6 |
1.0 |
1.4 |
1.8 |
2.0 |
蒸馏水(mL) |
2.0 |
||||||
麦芽糖含量(mg) |
0 |
0.2 |
0.6 |
1.0 |
1.4 |
1.8 |
2.0 |
斐林试剂(mL)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步骤二:制备酶液。
步骤三:。
步骤四:另取4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入5mL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和蒸馏水,将4支试管置于40℃恒温水浴锅中保温10min,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恒温水浴锅中保温10min。
步骤五:。
实验结果:将A试管中的颜色与步骤一种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的颜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的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
结果分析:(略)
分析上述步骤回答:
(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2)步骤一的2~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分别是(单位mL)。
(3)步骤三的实验操作是:。
(4)步骤五的实验操作是:。
(5)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