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召诰》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
B.有利于消除社会动乱与民族纷争 |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
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 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
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材料强调的是( )
A.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
B.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
C.把谋求人类解放作为目标 |
D.揭露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阶级实质 |
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
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 “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落后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
A.中国军事的落后 | B.中国科学落后 |
C.中国无世界知识 | D.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