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初,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3)从君主的权力方面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所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点?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
(4)如以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素材,请你为该组材料确定恰当的主题。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图1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1相比,图2
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3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图4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
(3)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政治体制都贯彻中央集权原则,但为避免权力的过于集中导致专制又采取了一些分权的措施。以图示4、5这两个国家的政体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他们分别是如何贯彻中央集权原则,又避免了专制的?
在西方民主制度下,国家大事的通过与否决、决策机构与程度各国不尽相同,反映了西方政治决策系统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①公元前420年的雅典:决策机构是。
理由是
②1840年,英国要发动对清朝的鸦片战争,决策机构是。
理由是。
③1914年,德国对英法宣战。决策者是。
理由是。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丘吉尔的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并指出英国政体有别于美国政体的主要表现。
(3)19世纪70年代,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国确立共和制。根据所学知识,填充表格内容。
国家 |
国家元首 |
元首产生方式 |
元首与议会关系 |
德国 |
皇帝 |
行政权控制立法权(或皇帝操纵议会 |
|
法国 |
议会选举 |
材料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备得任其职焉。——《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唐三省六部分工图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国史新论》
(1)据材料一,概括丞相的地位并分析其弊端。(4分)
(2)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的成熟,据材料二加以说明。(4分)
(3)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羊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目遍布东印度群岛……
材料二马克思曾说: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其卑鄙的利益的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的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当时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它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的“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指的是什么?“社会革命”指的是什么?这种“社会革命”在中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粥后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乾隆)《苏州府志》卷三
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
请回答:
(1)史学界普遍认为: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试从材料一、二中各摘引最有说服力的一句并加以论证。
(2)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