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虽然治国理念不同,但在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方面却不谋而合,下列能够反映这种相同点的有( )
①行省制 ②联邦制 ③君主立宪制 ④一国两制 ⑤代议制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④⑤ | D.③④⑤ |
下表记载了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的一些大事,它反映了英国
时间 |
结果 |
1832年以前 |
5%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多数是贵族 |
1832年 |
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 |
1867年 |
城市工人有了选举权 |
1918年 |
男子21岁,女子30岁获得选举权 |
1928年 |
21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均获得选举权(除精神病人、国王、正在服刑的犯人) |
据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编制
A.贵族阶层扩大了权力B.民主进程呈现渐进性
C.选举权实现了人人平等 D.国王“统而不治”局面形成
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由此可见
A.成文法律体现文明发展诉求 |
B.古罗马的习惯法历史比中国更久远 |
C.古罗马的铸铜技术源自中国 |
D.中国比西方世界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
下图是“1949—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读图,从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A.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
B.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 |
C.中国的教育立法取得较大进展 |
D.形成了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体系 |
《西方文明史》中记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但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有的人却感到“革命胜利的曙光喷薄欲出”,这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共的诞生,让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
②国民革命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正面战场迎来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A.①②④ | B.①② | C.①④ | D.②③④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
结论 |
|
A |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
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
B |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
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 |
C |
1972年尼克松访华 |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
D |
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
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