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唐朝诗人武元衡的《春兴》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洛城:武元衡的家乡是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诗中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找出诗中运用想象手法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①
(宋)方回
蕨拳②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①歙shè:安徽南部的县。 ②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1)第一句中“欲动”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2)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喜逢郑三游山
(唐)卢仝
相逢之处花茸茸,石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天平山中
(明)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① ,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1)这两首诗虽然都用了形容词“茸茸”,但描写的景物特点却不尽相同:卢仝的诗是形容花草的 ,杨基的诗是形容细雨的 。(各不超过4个字)
(2)有人认为《天平山中》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喜逢郑三游山》的首句“相逢之处花茸茸”,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烘托了诗人遇到友人的喜悦心情。 |
B.《喜逢郑三游山》最后两句,既抒发了诗人希望再次相遇好友的美好情意,又彰显出自己不媚世俗、傲岸不羁的人格追求。 |
C.《天平山中》从触觉、视觉、听觉三个角度描写,描绘出一幅美妙的山行图。 |
D.《天平山中》前两句运用对偶的手法,“细雨”对“南风”,“楝花”对“枇杷”,从气候与植物两方面刻画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观,抒发了诗人抑郁的心情。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九日寄子约①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代指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地做官。从首联 、望远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节日 。
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得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得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法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我爱这土地》谈谈你对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的形象理解?
文中有多处破折号省略号,请结合课文分析其各代表什么意思?
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的赏析。
寒 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