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白水渔翁 
陈启文                          
⑴在白水,我被一个扳鱼的老汉吸引住了。一棵树,一片树影,一把古老的扳罾①,一个渔翁,一种与世无争的安适而久远的意境……
⑵白水是一个小渔村,也是一个很小的渡口,还是湘江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支流。这里几乎看不见山。河水、河滩、河谷,无边无际的广大。一条河流到这里已然进入了某种大境界。     
⑶河床上,像我故乡的那片河床一样,长满了水杨树。树干上,或系着几头牛,或牵着几条闲船。看天空,明明亮亮的晃眼,看河流,明明亮亮的晃眼。白水,漂满白云的水。水天一色,全是云,白的云。还有那位渔翁,他的胡须也      。(A.是白的   B.像白云一样)  
⑷几乎是下意识的,就向那位老者走过去。感觉他,有着超然于现实的某种神态。但走近了,你会觉得他就是你的祖父。那极黑的一张脸,脸上有些真实的窟窿眼儿,比麻子略小,但并不让人感到凶恶。看见我走了过来,他的皱纹都绽开了,憨憨地一笑,然后又低下头,继续憨憨实实地瞅着他的罾。   
⑸这罾也和我们家乡的一模一样。罾架是两个可以折叠的等腰三角形,罾架的顶端有一个滑轮,随着它的滚动,所有的环节挨着个运转起来。此时,老汉手上的腕骨也转动得极灵活。我被他吸引过来,不是因为好奇,而是和某些熟悉的东西相遇了。   
⑹不知道身边的这个老人多大了。他看着这条河,雪白的寿眉纹丝不动,像是把身后的一切都忘记了,像个神仙。倒是我沉不住气了,老不见鱼进罾,罾里的那一片白水连个水花也没有,我的呼吸就越来越急。日影在我们头上慢慢移动,头上那片树影也不知不觉移走了,老汉依然如老僧入定般盘腿打坐。我被烈日烤着,身上的T恤衫早已被汗水湿透。 
⑺根据我儿时的经验,这样平静的白水之下鱼是很多的,常有鱼群经过。可这位老者枯坐半日,竟连手指头大小的一条小刁子都没有扳上来。 
⑻老汉说,早先,这里的水用手捧着,直接就可以喝。 
⑼但现在,我干渴得厉害,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它还是那么白,但越往深里看,眼睛就会渐渐发黑,这不是幻觉。   
⑽早先,这河流到处都是鱼,春天的时候,这里会突然涌现出无数的小鱼儿。我想象着那条激动的河流,一条河里万头攒动,那是鱼,全是鱼,成群结队地涌现着鱼,让一条河流变得亢奋起来。白水人管这种小鱼叫春子,那是一种永远长不大的小鱼。现在,连春子也没有了,没有了小鱼,就没有了大鱼,这一条河流剩下的,只有人……我知道我再也看不见早先的那个白水了。我知道它早先的样子一点也没有了,只剩下名字还叫白水,只剩下这个老汉和这把罾。这可能已是白水的最后一个渔翁和最后一把罾,正耐心地等待着最后剩下的一条梦游过来的鱼。像老人这样扳鱼,也实在太古老了,需要有十分的耐心,甚至需要让自己完全沉浸、完全陶醉在这样的缓慢中。 
⑾现在的人都跟上了发条一样,哪里还有这样的耐心? 
⑿老汉还死死地盯着那条河。   
⒀太阳偏西时,老汉忽然把腮帮子一咬,脸上的肌肉便黑黝黝地发亮,黑里又泛出红,很火辣。老汉抓住缆绳,他的动作缓慢但坚决。那大罾慢慢浮出水面,罾里的水哗哗地从网眼里往下漏,漏得只有一小汪水了,出现了一个惨白的东西,僵卧在罾中动也不动。  
⒁好大一条鱼,一条死鱼。   
⒂老汉在河滩上掏出个土洞,把那条死鱼埋了。他那表情,就像刚刚安葬了自己的一个亲人。   
⒃老汉说这条鱼是被电打死的。现在没有人像他这样扳鱼了,他们用雷管,毒药……这个世界上最快的就是电,开始河里的那个鱼多得啊,让打鱼的人打得手抽筋,一打一大片,想停都停不下来。浮起来的就捞起来,没浮起来的,像这条大鱼,就死在水里了。那些被电打过的鱼就是不死,也都变成了傻子,傻得都不会交配了,快要断子绝孙了。说这话时他恨恨地攥紧了缆绳,缓慢地把罾又降到水里。   
⒄水在网眼中缓慢流淌,仿佛泪水涌出。                                        
(选自《文学教育》2009年第2期,有删改)
阅读⑴—⑸段,说说作者和哪些“熟悉的东西”相遇了。
根据上下文,为第⑶段的空缺处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结合语境说说理由。
⑻、⑽两段中“早先”一词反复出现了四次,有什么表达作用?
本文结尾富有意蕴。在你看来,白水若有泪,应是为谁而流?为何而流?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并以“白水若有泪”开头,写一段150字左右的随感。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碗底香

陈小庆

终于开饭了,他几乎是跑着奔向食堂的。

今天做的是他最喜欢的红烧牛肉面,他看到自己饭盆里竟有好几块牛肉。最关键的是有一块还特别大,居然比一只完整的核桃还要大。他似乎觉察到打饭的师傅当时应该是迟疑了一下,但手终于没有抖,还是将那大块肉给他妥妥地盛进了饭盆里。

端着饭,走到外边,坐在一块空心砌块砖上,虽然饿极了,虽然是他最喜欢的牛肉面,他却慢条斯理地吃着,他享受着美味。不像那个首先急着把饭里的牛肉挑着吃了的二狗子。吃那么快会很快吃完,很快吃饱,很快失去享受的时间。尤其是那块最大的牛肉,他毫无疑问地会留到最后吃,等吃完所有的面条、碎肉,喝光所有的汤之后再去细细品味,仔细享受,在他,这样吃饭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他一边品味着牛肉面,一边想着自己儿子小虎马上就要娶媳妇了,那个姑娘已经同意嫁给小虎了,嫁到在城里没有房子的他们农村的家了!他得多干活多赚钱,风风光光把儿媳妇娶进家门。

此时,饭盆里的那块肉,几乎是支撑他力气的最有力的保障,也是他辛苦后的一份安慰。

从小他就有把好东西留到最后的习惯,过去家里穷,做面条时,炒个鸡蛋已属最好的午饭。那时节他总是把饭先吃光,再去吃炒鸡蛋,最后嘴里的炒鸡蛋味儿会留存一下午,让人觉得生活美好有意义。他还喜欢把最甜的放在最后,把最好的消息在心底憋好久,六年级时,他考了个年级第一,回家就一直没有吭声,最后竟然没有说,还是娘听邻居小孩说的。娘看着他笑,他也笑,仿佛那最好吃的还在碗里放着,还可以享受那份惊喜。娘告诉过他,先苦后甜才是真正的幸福。所以他一直不舍得把那些好东西提前吃掉用掉,甚至到该吃该用时仍然还要保留好久。

他喝了口牛肉面汤,滋味十足,望望那块牛肉,心里踏实极了。

十六岁时他拥有了第一双回力鞋,穿惯了黄胶鞋的他,一直舍不得穿,只在劳动节和国庆节时穿过那么几天,大部分时间还是黄胶鞋,后来他发现鞋小了,自己在十八岁时再也穿不上那尚且八九成新的回力鞋了。那双鞋,至今在家里放着,像是收藏品。

他开始品饭盆里的碎牛肉,明天据说会发工资,包工头说两个月了,一定要在麦收之前把欠大家的去年的工钱发到手里,而他们很多人已经打算后天回乡割麦子了!

碎牛肉几乎没有口感,他望了望那大块牛肉,原谅了那些碎牛肉。筷子却不去动一下那大的,从小养成的习惯,使他根本不会在饭还多时去动那些镇碗之肉的,也因为这个习惯,他存到了一些钱,儿子才能说到对象。

过去在乡下,他碗里的肉或者鸡蛋一直是别人眼中的诱惑。大树下吃饭,他总是会在碗里留有最好的,直到吃完饭才会吃掉那些最好的。三十年前,在乡下,碗里有肉或者有鸡蛋,会很有面子。他是那时养成了很慢很慢吃饭的习惯的,他享受着自己碗里有宝的感觉﹣﹣生活就是这么有奔头!

很多工友都吃完了,在抽烟聊天,他却还有好几口面没有吃完,他一根一根面吃着,碎牛肉已没有了,但他心里有底儿:镇碗之宝还在,动都没动呢!他们都是端着铁盆盛饭的,都是一步到位,没有再去打饭的麻烦,那么大个铁盆,足可以吃很饱。

吃完最后一根面条,喝光最后一口汤,盆里只有那个大块头的牛肉了,那深酱色的肉,吸足了调料,那要一口吞下去,能嚼上两分钟才可以咽下去。

他停顿了一下,显得郑重地夹起那块肉,多年养成的习惯,尊重食物,更要慎重对待那些最好的,那些都是生活的精华,是我们热爱生活的理由!他每次在享受最后一口美味时,都会停顿一下,调整好味觉、视觉,说高级一点应该还有灵魂,准备接受那种痛快舒爽﹣﹣他夹起那块肉,发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沉,也许是自己用的劲过大了吧,他调整了一下呼吸,把肉隆重地送入口中,上下牙合在一起,然后他便流下了泪水……

那块让他期待了一顿饭,瞟了无数眼,支撑他幸福感的大块牛肉,竟然是一块切得方方正正的姜!

(1)小说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他调整了一下呼吸,把肉隆重地送入口中,上下牙合在一起,然后他便流下了泪水……

(3)小说结尾写那大块牛肉竟然是一块姜,其实这并不突然,作者在前文已有几处暗示,请找出并简要概括。

(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反映进城打工者生存的艰辛,也有人认为是倡导一种先苦后甜的生活观。你认同哪一个观点?请结合小说及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身为现代人,你已经习惯于享受网络信息带来的便利,然而,在你越来越依赖网络的同时,你也已经身陷网络带来的危害之中。科学家已经发现,人类的大脑正不断被网络影响。变得越来越笨。

②2015年,微软通过抽样调查和脑部扫描研究了2000名加拿大人注意力的平均持续时间。结果发现,进入新世纪之后,人们注意力的平均持续时间陡然缩短了。2000年的时候,人们专注于某项具体事务的平均时间还有l2秒,但是在2013年的时候就缩短到了8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智能手机和海量网络资讯的出现,很多年轻人会不由自主地经常查看手机、会在看电视的时候使用其他智能设备。而且,由于上网的时候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游戏、新闻、聊天、购物等多窗口频繁地切换操作让人更加容易分心。

③调查还发现,网络分散注意力的现象在年轻一代中更为严重。2012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针对美国和波多黎各2000多名教师的一项调查显示:87%的教师认为,手机和网络科技让这一代学生的注意力不如上一代;64%的教师认为,手机和网络在扰乱学生注意力上的费面作用远胜于帮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的进步。

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他将老鼠放在机关重重的小箱平中。老鼠在箱子中如无头苍蝇一般的乱撞,无意中触到了杠杆,这时一颗食物便会从天而降。不一会,老鼠就会发现这其中的关联,开始自己主动按起杠杆来了。接下来。老鼠吃到食物的条件开始变难,比如加入两盏灯﹣﹣红灯和蓝灯,当红灯亮起按下杠杆时,棹食物;而蓝灯亮时,随便怎么按都不会出食物。过了一段时间。条件继续升级,但老鼠仍然乐此不疲地玩这种“游戏”,直到死于疲惫。

⑤科学家发现,在斯金纳的实验里。按下杠杆可以刺激老鼠的伏隔棱(伏隔植被认为是大脑的快乐中枢,对诸如食物、毒品等刺激有反应,负责生产多巴胺)。人类痴迷于玩电子游戏而忘记吃饭睡觉的时候,大脑中激活的区域与老鼠的类似,比如一个韩国人就曾因连续不停玩游戏50个小时之后死亡。而在2012年的另一项研究里,科学家发现,长时间上网导致脑部结构的变化与那些因毒瘾或者是酒瘾造成的大脑病变有着惊人的相似。无论是网瘾者还是酒瘾者,大脑前额叶皮层中的灰白质(灰白质主要作用是调节情绪和意志力)容量都会减少。因此,英国网癌研究专家鲍登。琼斯表示,网络上瘾是种病,它已经危害到了人类的大脑。

⑥在智能手机或者电脑不那么普及的时代,人类都习惯记忆大量知识,比如英文单词以及小说的内容,但是,科技的进步扼杀了这样的需求。这也就让人类的记忆力失去了发挥的空间。因为我们知道某某知识或者信息只需上百度查一下就明白了,自然就会认为不需要记在脑子里,所以,当今的网络就好比人脑的外接硬盘﹣﹣我们将越来越多的信息“外包”给了它。

⑦人类记忆分为长期记忆与短期记忆,大脑所收集到的信息需要经过“转存”,才能变成长期记忆。任何打断这项转存工作的行为,都会破坏原先想要记住的信息,比如看书看到一半突然去读短信,或是阅读文章的中途去查看电子邮件。新科技所带来的过量信息争干扰。让人脑难以形成长期记忆。另外,因沉迷手机和网络导致的睡眠过差也损伤了大脑的记忆能力。

一天当中,大部分人花在网络上的时间不少于三个小时,有时候时间还会更长。上网期间,我们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相同或者类似的动作,如敲击电脑键盘、拖着鼠标点击左右键或滚轮、用指尖在触摸屏的各个图表或者模式之间来回切换等等。这让我们的大脑陷入巨大的压力之中,很难将一段时间内大脑中的有效信息加以筛选和集中,以进行深入思考。所以。我们在使用数码设备浏览网络时,常常不知不觉地采用略读和跣读,感受不到传统书籍带来的那种良好阅读体验,比如,能够结合语境体会一句话的丰富内涵,或者努力读懂一个结构复杂的句子。所以,科学家建议,如果你想要真正静下来深入思考,就必须远离那些数码产品。

(1)网络给人类大脑带来的危害主要有哪些?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③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作答。

一天当中,大部分人花在网络上的时间不少于三个小时,有时候时间还会更长。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雾霾之下人与动物同命运

简岩

①2017年1月3日上午,河南开封杞县平城乡村民王新春在麦田干活时,发现地里有 一只飞不动的大鷲,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救护科科长邓大军认为,由于持续雾®,大t 无法看清远处的猎物,不能正常采食,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最终掉落田间。

②但是,也有网友认为,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大鷥是因为雾®遮天蔽日而找不到食物俄坏的。

③目前,雾霾损害人的健康并危及生命已经有大量的研究结果,但雾霾对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什么样的影响却鲜有研究。好在国内有一个相似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一些认知。

④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李忠秋等人在2016年1月15日的《科学报道》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鸽子在污染空气中回家速度更快”的文章,阐述了在雾霾最严重的华北等地区鸽子在野外的行为方式。在重痤天气中,鸽子飞回家的速度更快,而且鸽子也如同其他动 物一样会减少户外活动。

⑤主要原因是,雾霾污染天地,增加了鸽子的归巢动机。雾霾会让鸽子增加不安全感。 呼吸不顺杨会让其意识到有损健康,且更重要的是增加觅食的困难和风险,因为觅食的时候看不清会撞到障碍物上,还有可能增加鸽子被其天敌捕食的风险。

⑥如果不是因为饥饿或为了喂食幼鸟,鸟类在雾霾天是不会外出活动觅食的。可以推论,这只大鷥因为饥肠辘辘才外出捕食。但由于天昏地暗,难以找到捕食目标,饿得晕倒在 麦田。当然还有一些可能的解释原因,如生病或中毒,但需要调查和研究来说明。不过,在这些原因并不明确的情况下,根据李忠秋等人的研究和现实的重霾天气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以及邓大军等人的实物和实地观察认定,可以认为雾霾影响了大鴛的觅食,因而饿晕田间。

这再次说明,没有谁是一个孤岛。不只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指人与其他生物同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以为雾痤只对人造成伤害,而忽略了其他生物,是人类最大的短视;如果一部分人认为可以躲到人工营造的清洁空气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则是掩耳盗铃和驼 鸟之举,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⑧即便雾只是导致大鷥捕获不了田鼠等动物,也会造成后者的大量繁衍并啃食作物,从而导致粮食的歉收,最后受到伤害的也是人类。因此,从源头上治痤将不只是有利于人 类,也有利于其他生物和改善生态。

(选自2017《百科知识》03A,有删改)

(1)阅读全文,指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2)第⑤段中画线句子“雾霾会让鸽子增加不安全感”中的“不安全”具体指什么?

(3)第⑦段中画线句“这再次说明,没有谁是一个孤岛”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第⑦段画线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共15分)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①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②台历上的冬天正一步步深入,而我的身体却迟钝了对季节的反应。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眼下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③回忆中的寒冷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④江汉平原的冬天,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在冰上行走。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烂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⑤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⑥那时候难得看上一场电影,而且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露天电影。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电影,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逼人。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这点寒冷算什么?

⑦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振奋的状态,使我们更能承受人生的风霜雨雪。

⑧现在却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⑨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景色?

⑩不仅仅是孩子们。

⑪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我不知道这样会有什么好结果。

⑫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⑬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寒冷的味道”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2)请结合文本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眼下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3)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④段和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4)请简述你生命历程中一次刻骨铭心的“寒冷”和你在这次经历中的收获。(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尘埃深处是繁花

七夕草

(1)她叫乔,认识她,是在去年夏天。

(2)那天交完班,我刚从一间病房走出来,就看见候诊区坐着一位白皙如莲的女子,姣好的面容,优雅得体的举止,她正在回答医生的问话。我走过去的时候,再次被她的美吸引,于是,我多看了一眼,正好她也回过头看我,她的双眸澄澈纯净,如一汪清泉。

(3)做了相关检查,她住院了,VIP病房,她说常常失眠,有时候头晕,天旋地转。医生下了医嘱,输液体的时候,她已经躺在病床上,一边撒娇,一边和母亲说笑。

(4)中午时分,液体还没有输完,有人送饭来,是她的父亲,一家人在病房里共进午餐,吃穿用度尽显阔绰。

(5)因为病房里的很多病人,都是面色苍白,一副病怏怏的神态,而她却不同,除了输液体的时候睡着,但凡醒的时候,神清气爽,神采奕奕,妆容精致。

(6)爱咬舌根的同事说,她命好,人长得漂亮,家世背景又好,语气里带着羡慕和嫉妒,谁说不是呢,她的确是个公主。

(7)再后来,知道了她的隐私,在某艺术学校当钢琴老师,收入丰厚,单身贵族。科里的护士姐妹们越发羡慕嫉妒恨,而我也是其中一个。每逢进病房看见她,内心除了被她身上散发的气质吸引外,更多的是嫉妒,她有姣好的面容,婀娜多姿,有很好的工作,有富裕的家庭,爱她的父母,一个女孩子该有的她都有了,而我,除了自食其力,勉强养活自己的工作,在单亲家庭长大,有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再无其他。

(8)攀比得越多,越自卑,那些日子,科室里的小姐妹们总是格外关注她。

(9)有一天,我上夜班,夜间巡视病房,大概12点了,她的病房里还亮着灯,我推门进去,我看见的场面,让我大吃一惊。

(10)乔没有睡,她正坐在床沿上,手里拿着一条假肢,正往墙角放,我看见她的右膝盖之下是空的,看见我一脸的震惊,她下意识地用被子盖住自己,一脸歉意地笑笑,而我,尴尬至极,不知道说什么好,竟呆呆地站在那里好几秒。

(11)还是乔先说话,打破了僵局,“吓着你了吧,平时我请假回家,除了主管医生,没人知道我的秘密,明天要做一项检查,我怕来不及,就住在医院里,被你看见了。”她说完,还是笑着,反而是我,像做错事的孩子。

(12)我胡乱说了几句,赶紧出来,内心汹涌澎湃,怎么会这样呢,她明明是个完美无瑕的公主?

(13)过了半个小时,竟不知不觉又来到她的病房,她还没睡,她说,睡前看了会儿书,睡不着了,她居然问我,能不能陪她聊一会儿。

(14)于是,坐在床前。与其说是聊天,不如说,是她为我刚才的震惊,做一些解释。她说,很少有人知道,有关假肢的秘密,而我是很少人里的一个。

(15)她从小学跳舞,梦想长大做一位舞蹈家。可是,上初中后,在一次意外触电后,一条腿被截肢,那年才十三岁的她,遭受了这么大的打击,别说是梦想,好几次,她都想自杀。

(16)那是最后一次,她喝了家里的杀虫药,被父母送到医院,洗胃,住院,出院后,经常手抖。她的母亲多方打听到一位老中医医术高明,于是,带她去看,说明病史后,老中医什么都没说,只是揭开自己的白大褂,她看见,他只有一条腿。

(17)他说,人活着,不是靠双腿,靠的是一颗完整的心,我只有一条腿,活得好好的,你还比我多半条腿呢,怕什么?

(18)从那以后,她常常去老中医那里,不是看病,而是疗心。

(19)再后来,父母给她装了假肢,搬了家,学了钢琴,当了钢琴老师,成了现在的自己。

(20)说完,她淡淡地笑,而我,似乎看见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她,在我眼前,诉说别人的故事。

(21)是啊,如果不是偶然看见,在我心里,在我眼里,她依旧是那个只会撒娇、娇弱漂亮的公主,而此刻,我似乎看见,那些她曾经受过的伤害和遭遇,凝聚成一股钢铁般的力量,让她坚强。

(22)再后来,她睡了。

(23)我走在走廊的尽头,心绪难平。

(24)我看见天边有一颗星星,异常耀眼,它像天空的眼睛,注视着大地,带给深沉无助的黑夜,一方光亮,也给黑夜里迷路的人们,一抹希望。

(25)慢慢地,我看见天边泛着鱼肚白,黎明来了。

(26)那一刻,内心的迷茫,似乎慢慢退却,一点点被一束光照亮,所有难以启齿的磨难和曾经以为的绝望,慢慢变成了希冀。

(27)是的,繁华尽头有悲凉,尘埃深处是繁花。

(2017年5月9日)

(1)第10段“乔没有睡……而我,尴尬至极,不知道说什么好,竟呆呆地站在那里好几秒”一句中,“尴尬”一词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2)第20段“说完,她淡淡地笑,而我,似乎看见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她,在我眼前,诉说别人的故事”,这句话中的“淡淡地笑”对描写乔有什么作用?

(3)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24段加线句子的理解。

(4)结合全文谈谈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5)结合文章中心,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80字以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