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C﹑H﹑O三种元素,选取这三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表达式
①生成物全是单质的分解反应                                      
②生成物全是氧化物的分解反应                                    
③生成物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的分解反应                          
④生成物是氧化物的化合反应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海水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1)海水中溶剂是
(2)从海水中提取粗盐一般可采用方法.
(3)如图1是特殊情况下使用的应急净水器.利用该净水器将2000g含氯化钠3%的海水暴晒4小时,收集到500g可饮用水,此时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4)利用氯化钠制备碳酸钠的同时可以得到氯化铵,下表为氯化铵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①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铵固体或改变温度,得到图2相应的溶液A~E.溶液D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E中析出晶体g.
②将盛有溶液E的小烧杯放入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向大烧杯内加入NaOH固体,小烧杯内的固体溶解,原因是

能源、环境与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2)下列关于能源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汽油既是燃料,又是良好的溶剂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D.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充分

(3)为防止二氧化碳过多排放到空气中,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图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①捕捉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反应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钠元素对人类生命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如图所示,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钠元素广泛存在自然界中,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氯化钠在生活中常用于
(3)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2+N2O=NaN3+NaOH+X,则X的化学式
(4)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生成两种单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图回答问题:

(l)图中a的仪器名称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填字母,下同).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如图F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瓶内盛放浓硫酸
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盛放氢氧化钠溶液
C.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气体从装置的b端通入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b端通入.

以下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由H、C、O、S、Na、Ca、Fe等元素组成.
(1)同学们利用如图1做了如下实验(A、B、C中盛放有不同的药品):
[实验1]若将红棕色固体放入B中,打开K1、K2,将A中液体加入B中,关闭K1,观察到B中溶液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盛水的C中导管口有大量气泡冒出,B中溶液变为浅绿色,则B中盛放的物质为,A中液体为
[实验2]若B中集满某纯净气体,打开K1、K2,将A中液体加入B中,关闭K1、K2,充分反应后,打开K2,观察到C中液体进入B中且变浑浊,则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上述实验,向A、B、C中所加的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图2所示,且每组图中的三种物质属于不同类别,将其化学式填入图(“﹣”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