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同学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的实验。请回答:
(1)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有空气中 的浓度,土壤中水分的多少, 、温度的高低等;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内部因素有 、 等。
(2)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的表示,例如: 。
(3)请你为这位同学确定一个课题名称: 。
(4)该同学用某种绿色植物大小相似的叶片,分组进行实验。首先称量实验前的叶片重量,再置于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重量变化;立刻再光照l小时(光强度相同),再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据表请回答问题:
组别 |
一 |
二 |
三 |
四 |
温度 |
27℃ |
28℃ |
29℃ |
30℃ |
暗处理后的平均重量变化(mg)* |
-1 |
-2 |
-3 |
-4 |
光照后的平均重量变化(mg)* |
+3 |
+3 |
+3 |
+2 |
*指与已知实验前的重量进行比较
①该实验如果以温度为自变量,则光照的有无为 变量。
②光照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最多的是第 组叶片。
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发现,在黄瓜幼苗期喷洒一次乙烯利溶液(100~200 mg·L-1),可促进多开雌花,提高黄瓜产量。但乙烯利浓度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时,其作用效果尚不清楚。请设计实验,探究乙烯利浓度对黄瓜开雌花数量的影响。
材料用具:2~3片真叶的盆栽黄瓜幼苗若干、乙烯利溶液(300 mg·L-1)、蒸馏水、喷壶……
方法步骤:
(1)将黄瓜幼苗平均分成A、B、C、D四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连续观察6周,记录并统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请在图中将预测的结果以折线的形式表示)
下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
(2)某生物兴趣小组参照该图开展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实验,按照下表设计浓度梯度。单位:mol/L
组别 |
A |
B |
C |
浓度 |
10-12 |
10-9 |
10-7 |
为了进一步精确地测定最适浓度,应当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上用萘乙酸溶液浸泡植物插条生根时,除了考虑最适浓度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平放置的根,具有向地性生长的现象,有人发现在植物根向地性弯曲部位除了生长素的分布不同外,在近地侧同时也集中了大部分的乙烯。由此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由________的结果。
(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尔文在研究生长素时将带有尖端的金丝雀草的胚芽鞘(A)和除去尖端的金丝雀草的胚芽鞘(B)置于单侧光下,结果A弯向光源生长,B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的向光性对植物叶片生长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__,身体__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若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 KJ,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__________KJ。
下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m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株/m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_______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Grove及Williams等科学家在1975年利用A、B二种植物在温室中所进行的一组实验。各组实验的外部条件一样(如光照、温度等),进行的时间一样。
柱状图(1)表示第1组实验结束后,称得A种植物的干重(去除水分后的质量),并将此质量设定为1;其余柱状图分别表示的是各组实验结束后,称得的A种植物干重与第1组A种植物干重的比值。
请回答:
(1)该实验主要是研究生态方面的________因素对A植物生长的影响。
(2)在Grove及Williams的实验设计中:
①设置第1组是为了________。
②设置第2组是为了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A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
③设置第3组是为了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A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
(3)本实验中,A种植物与B种植物间地上部分竞争与地下部分竞争二种情况相比较,对A植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更大的是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