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梁惠王上》)
用自己的话,分点概括出“明君”治理国家的措施。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翻译句子
良(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①圯②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史记·留侯世家》)
[注]①下邳:古州名,北周置。治所在今江苏省睢宁北。②《集解》曰:“圯,桥也,东楚谓之圯。音怡。”
翻译: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崔杼之于,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造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昊。王予之朱方①。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贵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残,支属不可以见,行忮②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取材于《吕氏春秋·慎行》)
注释:
①朱方:地名。②忮(zhì):嫉妒、侵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杼相之相:辅佐 |
B.扌豕崔杼之子扌豕:挑拔 |
C.景公与陈无宇……诛封诛:杀掉 |
D.始而相与,久而相信与:结交 |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庄公死,更立景公得庆封,负之斧质
A. |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 ![]() |
C. | D.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人)得庆封,负之斧质 | B.齐人以为让(鲁) |
C.(卢满嫳)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 | D.(庆封)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不义之人没有好结果的一组是()
①吾已诛之矣②(崔杼)无归,因而自绞也
③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④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
⑤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⑥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A.①③④ | B.②④⑥ | C.①⑤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杼与庆封的交往是小人之间的勾结和利用 |
B.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 |
C.崔杼因家破人亡而自杀身死。 |
D.按照大义行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友谊。 |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南兗州刺史,悫随镇广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又遣悫,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二十年,孝武伐元凶,以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领中兵。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功次柳元景。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先是,乡人庾业,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
大明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上壮之。及行,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初,诞诳其众云:“宗悫助我。”及悫至,跃马绕城呼曰:“我宗悫也!”事平,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从猎堕马,脚折不堪朝直,以为光禄大夫,加金紫。悫有佳牛堪进御,官买不肯卖,坐免官。明年,复职。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
(选自《宋书•宗悫传》)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为乡曲所称称:称赞 |
B.义恭举悫有胆勇举:选举 |
C.文帝甚嘉之嘉:赞赏 |
D.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隶:隶属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制其形,与象相御/收其异宝杂物 |
B.而悫独任气好武/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 |
C.方丈之膳,以待宾客/悫待之甚厚 |
D.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不以前事为嫌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悫年少志大。叔父问他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但他不愿“以文义为业”,平时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乡里人对其并不赞赏。 |
B.宗悫作战有勇有谋。元嘉年间,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在作战中善于思考,仿制狮子形状大破敌军“大象阵”,战功显赫。 |
C.宗悫同乡庾业家甚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对宗悫却只是酸菜、糙米饭。宗悫任豫州刺史后,不计前嫌,反而举荐他任长史。 |
D.宗悫不仅廉洁,而且耿直。攻占林邑,面对珍奇异宝,他一无所取;官府要买他的“佳牛”进贡皇上,他执意不肯,并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居顷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史记•陈丞相世家》节选)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乃谢病 谢病:因病免职。 |
B.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 明习:明了通晓。 |
C.陛下即问决狱 决狱:打开监狱。 |
D.右丞相大惭 大惭:内心悲伤。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功亦不如勃 ┗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 |
B.┏苟各有主者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
C.┏陛下不知其驽下 ┗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D.┏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
┗晋于是始墨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陈平处事机敏、有才干的一组是
①愿以右丞相让勃
②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
③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
④宰相者……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⑤君独不素教我对
⑥绛侯谢病请免相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初年,大尉周勃因为平定诸吕叛乱有功,被封为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 |
B.孝文帝接受群臣朝见时,向周勃、陈平询问决狱及钱谷出入事,周勃不能回答,陈平则巧妙应对。 |
C.周勃责备陈平为什么平时没有告诉他怎样回答皇帝问话,陈平认为周勃既在相位,理应知道宰相职责。 |
D.周勃自愧不知陈平,主动辞去相位;陈平凭借实力夺回了本属于他的丞相职位。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甄济字孟成,定州无极人。叔父为幽、凉二州都督。家卫州,宗属以伉侠相矜①。济少孤,独好学,以文雅称。居青岩山十余年,远近伏其仁,环山不敢畋渔。采访使苗晋卿表之,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天宝十载以左拾遗召,未至,而安禄山入朝,求济于玄宗,授范阳掌书记。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②。居府中,论议正直,久之,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济素善卫令齐玘,因谒归,具告以诚。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欧血状,阳不支,舁归旧庐。禄山反,使蔡希德封刀召之,曰:“即不起,断其头见我。”济色不动,左手书曰:“不可以行。”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希德歔欷嗟叹,止刀,以实病告。后庆绪③复使强舆至东都安国观。会广平王平东都④,济诣军门上谒泣涕,王为感动。肃宗诏馆之三司署⑤,使污贼官罗拜,以愧其心。授秘书郎,或言太薄,更拜太子舍人。来瑱⑥辟为陕西襄阳参谋,拜礼部员外郎。宜城楚昭王庙堧地⑦广九十亩,济立墅其左。瑱死,屏居七年。大历初,江西节度使魏少游表为著作郎,兼侍御史,卒。
(选自《新唐书· 列传第一一九》)
【注释】
①以伉侠相矜:崇尚刚正狭义。伉,刚正;矜,崇尚。②钧礼:谓以彼此平等之礼相待。③庆绪:即安庆绪,安禄山之子;舆:抬。 ④广平王:即唐肃宗长子李豫,与郭子仪收复两京,后为唐代宗。 ⑤三司署:三司官署。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受理刑狱。⑥来瑱:唐肃宗时先后任陕州、襄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并充任周围十州的节度观察处置使。 ⑦堧地:空闲、多余之地。堧,音ruán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年伏其仁伏:敬服。 | B.授范阳掌书记授:任命。 |
C.若欧血状,阳不支阳:假装。 | D.或言太薄薄:薄弱。 |
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独好学,以文雅称②天宝十载以左拾遗召③具告以诚④止刀,以实病告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 B.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 D.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十至,坚卧不起不起:指不出来做官。 |
B.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致谒:指传达意思而拜见。 |
C.济引颈待之引颈:仲着脖子。 |
D.瑱死,屏居七年屏居:指独自居住。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求济于玄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密置羊血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使污贼官罗拜,以愧其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②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
③即不起,断其头见我。④济诣军门上谒泣涕,王为感动。
A.① / ② / ③④ | B.① / ②③ / ④ |
C.① / ② / ③ / ④ | D.①④ / ② / ③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甄济文雅很有名望,但隐居青岩山中。采访使苗晋卿向朝廷上奏章推荐他,后来几个官署五次征召他做官,诏令到了十次,他仍隐居不出。 |
B.由于种种原因,甄济出任安禄山的属官,他能正直论事。在觉察安禄山有反谋已不可劝止的情况下,靠朋友帮助,装病回到卫州旧居。 |
C.安禄山反叛,下令派蔡希德去找甄济出来做官,甄济坚定拒绝,面对屠刀,毫不畏惧,终于感动蔡希德放下了刀,并回报甄济确实有病。 |
D.安庆绪后派人强迫抬甄济到东都安围观。广平王平定了东都,肃宗下令让甄济住在三司署客馆里,褒扬了甄济,羞辱了那些曾任伪职的官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