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央连续下发的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既抓住了当时发展要害、回应了基层关切,又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三农”政策体系。
背景 |
年份 |
中央“一号文件”主题 |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社会事业严重滞后 |
2006 |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2007 |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
2008 |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
|
2009 |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
|
2010 |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
|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洪涝灾害频繁 |
2011 |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
传统生产方式难以推进农业发展 |
2012 |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
2013 |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
|
2014 |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
(1)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知识说明中央兴农战略思想的发展过程。
材料二:我国政府未雨绸缪,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完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策,调动种粮积极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支持家庭农场等粮食规模化生产,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阐明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对策。
材料三:2014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总产量实现了罕见的“十一连增”,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业科技贡献率、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农业技术人员至关重要。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待遇,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激励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转换机制,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严格上岗条件,落实岗位责任和绩效工资,推行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考评办法。
(3)小杨说,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资待遇(公平)比落实绩效考评办法(效率)更重要。结合材料三,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加以评析。
材料四:浙江安吉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县政府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村民意见,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发展竹林科技园,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4)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蕴含的哲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召开的 201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优化发展空间格局,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强调相互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以发展为目标,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相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既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又互利互补,积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符合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布局,无疑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大智慧。
(1)有人认为“一带一路”是根据人类主观意愿建立的新的联系。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及其特点”和“联系的客观性”的知识,简要评析此观点。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如何体现政治智慧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表一:2007—2011年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城镇化率对比
表二:
注:城市规模按《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0年)城区人口分类。分地区数值为地区城市指标的平均值。分规模数值为各种规模城市指标的平均值。
材料二:2014年9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规律,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精神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取得新的突破。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试点先行,并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所有试点都要遵循以改革为统领,按照中央统筹规划、地方为主、综合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紧紧围绕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资融资机制、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等重点,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形成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改革试点的“先遣队”作用。
(1)描述材料一中表一、表二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就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几点建议。
材料一: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材料二: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 (zhi),“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瀵”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鹰”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
(2)为深入开展法治教育,某中学准备开设法治知识校本课程。请你就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写一篇论证报告。
要求:①观点紧扣主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②从辩证唯物论和政治生活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300字左右。
徽商是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的一支商帮,曾创造了雄踞化夏商界三百年之久的辉煌。徽商的发和称雄,虽与其吃苦耐劳精神、精明理财头脑和外在机缘有关,但讲道义、重诚信的经管理念是最核心的因素。徽商历看重“财自道生,利缘义取”“以儒术饰贾事”,主张诚信为本,坚持以义取利,使其获得良好市场信誉。
晋商始于宋代,称雄于明清,衰落于20世纪初。考察晋商数百年的发展历程,关键是一套自成体系的商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诚实守信、义利并举就是其中最为本技的内容。如清光绪年间,为方便买卖,晋商的银号钱庄开始发行“凭帖”(一种原始纸币),不料乔、梁两家钱庄将“凭贴”发行多了,老百姓担心它会变成废纸,纷纷涌致电乔、梁钱庄况换银两。乔、梁两家忙向曹氏银庄求援,曹氏银庄便向其“凭贴”开放,兑换现银,迅速平息了挤兑风波。不料清末民初,战祸频繁、政权更迭,曹氏银庄受累,属下商号欠款白银100余万两,面临破产边缘。如果宣布破产,这笔钱就成了呆账,然而曹氏却向山西银行借贷,连本带利还清欠款才撤回商号,以致曹氏银庄被拖垮。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知识,说明徽商和晋商雄踞化夏商界数百年的原因,并就如何地弘扬徽商和晋商的经营理念提出两条建议。(12)
(2)徽商“城信为本、以义取利”和晋商“诚实守信、义利并举”的商业价值观,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有人认为:“曹氏银庄的儒商做法导致其被拖垮,太不值了。”你赞成这种看法吗?请根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准”的有关知识,结合晋商的商业价值观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为2008—2013年我国市场主体发展状况图。
注:市场主体主要指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2013年全国市场主体在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继续扩大,新登记企业中大多数为私营企业。
材料二:十八大以来,国务院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先后取消和下放了400多项行政审批项目,并向社会公开各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接受社会监督。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涉及的法律、行政法规进行清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12部相关法律。改革工商注册制度,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手续,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以优化营商环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市场主体发展的特点,并说明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是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推动经济发展的?